大规模综合治理田、水、路、林,遵义县土地整理促进农业集约化
金黔在线讯“以前的山坡地,坡陡、路窄,又无水源,根本无法种庄稼。现在好了,地边有水池,种子、肥料可以用车直接运到地里,收获时可以直接在地边装车,真是太方便了。”遵义县枫香镇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军对记者说:“这些都是土地整理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在去冬今春的大旱中,更显出了土地整理后的防旱抗旱能力。”
遵义县积极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自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全县有141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了上级检查验收,总规模达3.3万多亩,累计新增耕地面积达2.8万亩,完成投资2.17亿元。同时实施了5个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1.46万亩。
遵义县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过程中,通过对田、水、路、林的大规模综合整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完整的灌溉、排涝、机械耕作以及农产品运输等保障体系,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枫香镇土坝村是列入省国土资源厅“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村,治理总面积237亩,新增耕地9.85亩。硬化田坎13000米,人行道1600米,改造、新修沟渠810米。整改后,耕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路渠成网,排灌畅通,农产品运输十分方便,水稻单产由以前的3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150公斤以上;油菜籽亩均增产80多公斤。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遵义县始终把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红线、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三合镇长青村2007年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涉及5个村民组300多户,项目整理范围面积224.69亩,总投资38万多元,通过田、田坎、沟渠、路综合治理,新增耕地10.12亩。通过整理,田坎稳定牢固规范,真正达到了保土、保水、保肥。
长青村种植大户潘家昌是土地整理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今春,他家种的30多亩大葱喜获丰收,产品销往贵阳、重庆、广州等地,供不应求,一季就收入了10多万元。
“政府没有实施土地整理前,各家各户在自家两亩地上零散耕作,只能是自产自销。如今,车子直接开到田头,我们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潘家昌的满足溢于言表。
至2009年底,遵义县已完成61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2010年,又编制了新增粮食产能骨干工程项目18个,面积4.35万亩。
“搞土地整理,就是要实施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就是要提高耕地的土壤质量,将‘死土’变为‘活田活土’,提高产能,增加农民收入。”遵义市委常委、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信心满怀地介绍。
实施土地整理后,不少农户以每年每亩600元左右将土地租给种植大户,而种植大户又反过来雇佣他们到地里干活,日工资一般在30元至50元,这样每人月收入又可达1000元左右。
如今,遵义县许多镇、村的土地整理都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紧密联系,农民们将土地使用权集中到种植大户或农业企业手中,实现了规模经营。
作者:杨龙先本报记者朱世德编辑: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