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陕西省政协委员献策高标准农田保护—— 改良耕作方式实现“藏粮于地”

2024年06月25日 来源:人民政协网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身之本。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搞好农田建设。

  按照《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5年,陕西省将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94万亩;到2030年,全省将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17万亩。如何建设好高标准农田,进而确保粮食安全,是省政协委员在履职中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高的工程建设,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作物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都存在差异,对农田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保证农田建设的科学化,满足区域种植需求。”省政协委员、铜川市政协副主席冯艳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联合参与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整合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程资金,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潜力,采取措施逐年加厚土地耕层,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土壤就谈不上高标准农田。”省政协委员、商洛市政协副主席夏启宗表示,生物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长,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但由于有机肥的肥效慢,当季增产不明显,加之农民多年的施肥习惯等各方面原因,目前陕西有机肥利用率还比较低。夏启宗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化肥使用相关方案及实施细则,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的补贴政策,鼓励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等,就地建立有机肥加工厂,集成推广堆肥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渣沼液还田等技术,加快有机肥应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认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当注重发展智慧农业。他建议,要加快提升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水平,把智能田间监测预警、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设施数字化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此外,人才也是建好高标准农田的重要因素。省政协委员刘成穹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协作共建,积极引进农业专业人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要继续加强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育,每年择优聘用“土专家”“田秀才”,弥补技术服务短板;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服务保障力度,对基层农技人员在职称评定、年终奖励性绩效等方面给予优待,提高待遇拴心留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护工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