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打好“农场牌” 闯出“致富路”

2024年05月28日 来源:大众日报

  ■我们聚焦农民增收这一关键,整合土地、人才、科技、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创新打好“农场牌”,趟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致富路”,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村域是行政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发挥好村集体的引领作用,引导村民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方式抱团取暖、集体经营,能够大幅提升农业种植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助力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耕地碎片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深层次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受益”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到安丘市参加工作以来,笔者通过走村入户实地调研,深切感受到,优质农产品是安丘的一张亮丽名片。但在实践过程中,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衔接不畅,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松散、行业协同水平低,优质农产品一直未能在农民收入、农业增效上得到价值体现。为此,我们聚焦农民增收这一关键,整合土地、人才、科技、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创新打好“农场牌”,趟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致富路”,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第一,以点带面,打造“辐射型”生态家庭农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我们按照总书记指示精神,将家庭农场作为联农带富的重要载体,优先鼓励农业大户、农村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其在理念、模式、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的生态家庭农场,将生态标准和物联网、大数据、现代温室等新技术植入农业生产,指导带动农户变革种植模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示范带动村民致富。

  生态模式种出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释放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发展方向。我们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斧创集团,建设了占地400亩的生态家庭农场示范园,率先建立了56种作物生态化过程管理体系,采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将“生态土壤修复、种源诱导抗性、精准营养、系统化植保”等全流程、模块化管理标准导入小农户生产。去年以来,带动70余家农户参与生态蔬菜种植,产出的黄芽大白菜订单直供“和谐号”动车,售价达到18元/棵;普罗旺斯西红柿、巧克力萝卜、生态金银花分别与稻香村集团、垦荒人集团、国药集团签订采购订单。

  订单回购实现农企共进双赢。农产品加工业是“接一连三”关键环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连接农业资源和对接市场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我们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业种植,通过“订单回购”等方式,将企业市场资源、种植标准与农户共享,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体,助力“小农户”链接“大市场”。如支持汇海食品公司,发挥其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流转土地400亩,建设农旅一体的家庭农场,种植的生态西红柿、青椒等20余种农产品直供美国通用磨坊食品、韩国希杰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平均售价高出传统农产品20%以上;加工的生态大姜、甘蓝菜等净菜产品常年出口日本和韩国,年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同时,与周边农户签订回购订单,为农户提供大头菜、大姜等作物种苗和免费技术指导,仅大姜一个品种,带动农户种植600余亩,亩均收入超过4万元。

  第二,化零为整,构建“整村制”村集体农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村域是行政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发挥好村集体的引领作用,引导村民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方式抱团取暖、集体经营,能够大幅提升农业种植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助力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集体把舵做活“土特产”。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立足乡村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精准选择作物品种,建成“一村一品”大产业。在金冢子镇北南戈村,村集体领办泊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整村流转土地,统一选择品种、统一把控质量、统一定价销售,村民自愿承包管理,最终收益由村集体和农户按1:9比例分成。目前,已发展黄金蜜桃、鲁红618蜜桃等8个品种,其中种植黄金蜜桃468亩,批发价3.6元/斤,高出市场价20%以上,年实现村集体增收77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近700万元,被评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集体抱团闯出“新市场”。“一指用力”莫如“握指成拳”。规模小、品类杂、技术低的小农模式在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存在诸多瓶颈,我们将分散种植的农户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现代农业走上“规模化生产+集中式营销”的发展路子。石埠子镇河北营子村1/3以上的村民年收入超过30万元。40年前,由村干部带头,率先发展草莓冬暖式大棚种植,拉开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埠子草莓”种植的序幕。40年来,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建立了“种苗选培、蜜蜂授粉、农资集采、地头销售”等一条龙社会化服务模式,组织村民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小草莓”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果”。如今,该村草莓生态大棚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亩,抱团抢占了滨州城区1/2的草莓市场,全村130户年纯收入超过2000万元。

  第三,人才赋能,创设“青创式”大学生农场。现代农业是一个需要人才同时成就人才的大舞台。我们积极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双平台”,引导更多大学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一揽子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有地无人种”等问题。

  田间地头成为大学生“新职场”。把大学生培育成“新农人”,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在农村开辟“新职场”“新职位”,打通了大学生下乡创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我们通过引进中化MAP、斧创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搭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将农业龙头企业的生态种植技术、全程社会化服务、作物托底保险、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与涉农大学生共享,鼓励大学生返乡领办30—50亩规模的家庭农场,支持发展安丘大姜、黄芽大白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在实现大学生稳定就业的同时,200余名大学生年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

  大学生蜕变致富“带头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大学生群体具备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等鲜明特点,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人才支撑。在石埠子镇南仕居园村,返乡大学生李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了占地100亩的冬暖式生态大棚,年产独根红品牌韭菜50余吨,售价高出普通韭菜市场价4倍以上,农场年收入超200万元。同时,通过合作社形式带动周边农户40余户,种植独根红品牌韭菜超过200亩,助力村民年增收400万元以上。

  总的来说,“农场联农带富”的核心思路做法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生态打底,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安丘市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生态产品评定标准,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并将生态标准、生态产品、区域循环等发展理念导入农场建设,打造了安丘大姜、柘山蜜薯等30多个有“老味道”“新标志”的生态农产品,“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农场为基,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按照“以点联片、积片成面”的思路,以创新培育的80家示范农场为联结点,探索形成了“生态标准+物联网+市场资源+小农户”的共富样本,带动成百上千户“小农户”连接国内国际“大市场”,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