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乡村产业是最复杂最艰巨最紧迫的发展领域

2023年10月17日 来源:农民日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安居乐业,广大农民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多次强调乡村产业的重大意义。2016年7月提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8年3月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2018年9月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聚拢人气、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12月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从根本之策、物质基础,到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再到重中之重与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规律的系统论述,是对产业振兴重要性的系统阐释。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把握、全面落实。

  首先,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切入点。乡村产业可以吸引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在乡村就业创业,能聚集人气财气,资源要素可以活起来、农村能人可以留下来、外部资金可以流进来,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就可以改善,从而奠定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一要看到乡村产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产业。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猪粮安天下”,只有粮棉油肉蛋奶有保障,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二要看到乡村产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决当前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村居民增收致富难、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问题,基础和前提都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三要看到乡村产业是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受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曾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但农村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根本原因是农民工回家有地种、有活干。

  其次,乡村产业是最复杂、最艰巨、最紧迫的发展领域。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成就巨大、举世公认。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产业集聚态势不断形成,特色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带农增收能力巩固提升。但受制于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三农”仍然是薄弱环节,农业农村现代化明显滞后。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困难挑战。第一,乡村产业现实短板十分突出。一是业态杂、链条短、成本高。有些村子农业生产种啥算啥、不分主次,各家各户购买的农资成本较高。2011—2020年十年三种粮食平均总成本年均涨3.5%,价格只涨0.6%。二是只生产、缺营销、低效益。一些县培育了不少产业,但很多都处在种养环节。经营性收入是农民务农积极性的标志性指标,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41.7%降至2022年的34.6%。三是短平快、同质化、风险大。部分地区发展了不少“短平快”项目,集中进入盛产期、集中上市,面临巨大销售压力,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风险。四是基础薄、科技弱、后劲小。丘陵山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偏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第二,乡村产业特殊使命空前艰巨。一是从乡村产业体系来看复杂性。乡村产业既要考虑资源禀赋、又要适应市场变化,既要培育新型主体、又要建立带动机制,既要加强政策支持、又要激发内生动力,既要着眼当前需求、又要谋划长效发展。二是从农民稳定增收来看艰巨性。产业是促进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造血功能长远之计。经济活动有亏有赢、有赔有赚是常态,但乡村产业则同时受到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多重制约,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极低。三是从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来看持续性。一些产业链条短、效益低,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四是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来看紧迫性。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直接的衔接点,当前脱贫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需要尽快提升。五是从激发农户内生动力来看根本性。避免“政府干,农民看”现象,需要重构动力机制。第三,五级书记特殊挑战前所未有。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五级书记担当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如何带领亿万小农户发展产业,对党员干部、市场主体、政府部门具有空前的挑战性。一是争取投入“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学者潜在地认为,投入乡村建设“太浪费”“低效率”,一些决策者和企业家在这样的“理论”面前只能畏首畏尾。二是多重风险担心多。中央要求脱贫攻坚的资金要有60%以上用于发展产业,但不少地方用于产业占比远远达不到。对于发展乡村产业,一些县乡同志干部存在不会、不愿、不敢的心态很浓,既反映了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更说明产业发展导向仍有缺陷。三是传统套路不能用。相对于其他乡村工作,发展乡村产业必须面对小户碎田、双重风险、需求异构、二元结构等特殊农情国情,西方经济学理论、城市化工业化路径、招商引资逻辑等套路不完全奏效。四是思想武装机会少。不少基层同志期待参加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学习。只有修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这门必修课,才能够把眼前账和长远账、经济账和政治账一起算好。

  最后,盯紧产业振兴落脚点、着力点、创新点和突破点。第一,种粮赚钱就近就业是落脚点。只有种粮务农不亏本,绝大部分农民投入乡村产业的积极性方能调动起来。产业要兴村富农必须立足“三留”:产业更多留在乡村、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第二,激发主体活力是着力点。要把农产品价格预期作为激发主体活力源动力。产业发展是农户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主要手段,依靠自己劳动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被动接受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三,新理念新布局新路径是创新点。要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改变原料在乡村、加工在城市,劳力在乡村、产业在城市的状况,引导产业进村,倡导就业在村。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化,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的动能,到农民工进城“流”的动能,再到新时代技术与产业交互渗透“合”的动能,跟上融合聚变趋势,让乡村产业与农民紧密结合、同步发展。第四,加快补齐欠账短板是突破点。要破解农民买贵卖难,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小农户的影响力,升级改造县域自由市场为主体的流通体系,建立帮助小农户面向大市场具有对等谈判能力的保障机制。要破解乡村融资难,鼓励中央涉农金融保险机构带头回到乡村设点,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要破解产业用地难,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实行“点供”用地,重点支持生产服务、初级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化解乡村留人难,确保农业推广、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人才队伍稳定,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力度,引进一批沉得下、稳得住的专业人才。要破解政绩评价难,参照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统计模式,探索构建乡村产业核算体系。定期发布乡村产业增加值变化,彰显乡村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核算乡村产业利润税收涨跌,反映乡村产业对地方发展建设的贡献;监测就近就业发展水平,引导就近就业;考核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

  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将会释放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下大力气补齐农业农村短腿短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只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落到实处,产业兴旺目标一定能够按期实现,农村一切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