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虽说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近几年以来,中国也是致力于探索农村发展的的道路上,并也因此在农业科技、经济及其社会等多方面取得不小成就。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在各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将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那该如何将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变废为宝”,成为发展中的一大助力呢?在探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过程中,不妨先学习下其他农业大国其相同方面更为优异的地方,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农业-摄图网
世界农业强国为何发达?如何取长补短?
日本农业
日本是亚洲地区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其综合实力在亚洲排名第一,其国家不仅经济发展好,日本农业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在众多日本农业中“第六产业”是常被人拎出来学习的。
其第六产业的模式是将农业、工业及其服务业打通,形成第二三产业服务于第一产业的创造性模式。运行这种模式可以让农业不再是种养那样简单,其将加工、销售及其他配套相结合,使其程序更为系统化,融合发展农业可以增加收益。
德国农业
德国是欧洲地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其不仅科技、工业、精密仪器等领域发展位于全球前列,其农业也是尤为发达的。更有人说德国是农业强国,其与美国的农业水平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德国能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无外乎有三点:
1、农业机械相近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机械替代人工其工作效率及质量都是极好的。当然提到机械自然是离不开德国自身发达的工业设计及创造力。
2、农业管理
德国农协是其国家内部较为强大的组织,其功能设施及其福利服务都是较为完善的。当德国农民加入到农协中,弄些不仅会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还会为其农民提供信息及资料等代购代售业务,同时在农产品收购、销售方面也提供帮助。
3、农民年收入高
在德国农民的收入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多人能赚到钱,也愿意去多种地赚钱。除了日常销售农产品外,还有政府对于农业的高额补贴。据互联网上不完全统计,德国农民的收入比一般城市白领要丰厚。愿意从事农业的人员越多,其也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德国人口数量8312万,但农民数量却仅有160多万,靠着这160多万农民的大规模耕种,种出来的农产品不仅养活了整个德国,而且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也就是说德国1个农民养活了150人。
已经在农业领域获得较大成就的德国,在近些年来也在探索转型之路——农业将从机械农业转化为“数字农业”。不少业内人称:“德国达成300人目标也是不在话下”
德国在“数字农业”推进过程中,其对其从业者的要求是很高的,通常情况下其从业者是必须进行农业教育,执证上岗,其中特殊岗位还需要去国外进修。
法国农业
法国是欧盟国家中最大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业发展和科技化程度都是世界佼佼者。法国农业的成功离不开农业合作模式。
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农业合作社是已经融入到农业和食品等方面,其中就含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不仅如此,其还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法国农业合作社模式好处有如下两点:
1、资源集中,降低生产成本
法国农业合作社其主要是由传统的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为社员提供技术与信息拓展到加工、储藏、运输、贸易、金融与保险等更广阔的领域组成,是一个完整、流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合作社在一定方面集中了资源,另一方面全方面的服务及资源,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
2、保障农民利益
法国农业合作社是连接起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合作社作为一个整体,话语权比农民个人要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民的市场话语权,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美国农业
美国农业就全世界来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机械化程度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是采取现代大农场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并且还在世界范围内极具竞争力。美国现代化大农场有这几项特点:
1、规模化经营
美国农场之前是数量优势,现在已经再向经营规模进行转变。根据不同特性来采取农产品生产种植的模式,既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也能节约经营成本。
2、生产区域划分
目前美国是规划出十个“农业生产区”,不同区域其自然条件极其资源是将倾向于规定的一到两个品种,这样能更好避免家庭农场产品结构单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
3、农业生产合作化
商品化促进生产分工,从而推进服务专业化,在此过程中农业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农场主通过合作方式,给予相关农业服务机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权利,起到转嫁风险,提前锁定利润的作用,能很好的主动规避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
美国农场机械程度很高,农业机械化设备种类很多,相应的配套也是较为齐全的。在农业生产过程基本上是已经实现从耕种、播种、灌水、施肥、喷药到收割、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储存等方面的机械化运作。
以色列农业
以色列资源是很稀少的,其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一半土地都是沙漠,由此可见水资源也是尤为缺乏。但不要小看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其农业发展是十分发达的,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日本3倍,中国12倍。不仅如此耕地生产率是世界最高,达到了美国的近5倍。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1、将沙漠绿化成了耕地,并且开发的“滴灌”的浇灌农作物的方法。既提升了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不说,还大大的节约了用水和生产成本,这种滴灌的方法甚至可以让农作物可以在并不肥沃的土壤中让农作物可以很好的成长。
2、设计谷仓,这种谷仓和传统仓库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谷仓除了能够保证粮食的新鲜之外,还能保持谷仓内部的湿度,并排出谷仓内的空气,这样一来更是大大增长了粮食可以保鲜的时间长度。
3、以色列的奶牛管理系统更是闻名于世,很多国际上著名的经营奶制品的公司都陆续购买了以色列的这套系统。
“农业大国”转型为“农业强国”,需要解决掉哪些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是一个农业强国。从“农业大国”转为“农业强国”的道路是坎坷的。在其过程中就有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农业的效益不高和竞争力不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1、粮食总量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虽然粮食总量常年稳居在世界第一,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我国人口有14亿。但随着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到了“吃得饱”到“吃得好”等方面的转变。我国粮食供给现还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2、农产品质量效益低下
近四十年来,我国农民的增长基本是产量效益型,优质农产品供给是处于不足的情况,农业产业总体效益较低,农民收益增长缓慢。
3、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依赖进口
中国的主粮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但大豆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从2015年进口的粮食中,大豆占国内产量的7倍左右,可见国内大豆产量明显供不应求;但是进口大豆比国内粮食供求的总缺口还多出2倍多,这就说明其他的粮食品种存在一定的供过于求现象。
我国的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长到2015年的12429亿斤,提高了3815亿斤,连续12年的增长,平均每年提高318亿斤。就我国粮食的供求总量来看,目前仅存在500亿斤左右的需要以进口的方式加以弥补这个缺口,但是我国2015年进口粮食总量达到2495.5亿斤。
4、增长方式以资源消耗型为主
我国土地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起到增产的效果。化学肥料的使用逐渐增多,有机肥施用几乎降至零点。缺少有机肥会导致化肥增量,农产品产量减少,土地肥力衰退,污染严重。我国每年农药用量约为180万吨,受农药污染耕地有1300-16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10%以上。
化学农药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有机污染严重,并且还会导致食品中的有有害的化学残留。我国粮食产量虽然是占世界的24%,但是化肥用量更甚,其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5、生产方式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
我国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型农业。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土、种、肥、药、水是影响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促进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毛主席早就说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农村发展的理论方向。并指出了一条农村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实践方向。这个理念从今天看来,应该在于机械化、集体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全方位的应用。
“农业大国”转为“农业强国”,转型成功的表现有哪些?
1、农业总产值及重要指标占世界总量和比重名列前茅,并且对全球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2、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量居于前列,特别是粮食和大宗农产品中心影响国际市场。
3、农业现代化程度是需要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
4、粮食、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从“农业大国”转型为“农业强国”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布局。在《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1)——面向2035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研究报告中就提到:预计中国最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跨越农业强国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