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小麦有多少面积种下去了,农田整理得如何,竹便有没有全部挖干净,有什么需求向村里提哦。”
“吴书记,这些田虽然之前种过雷竹,整理后土壤很好,非常适合种植粮食,我已经播下小麦40多亩了,如果村里还有农田流转的话,我还想再多承包些……”
这是临安区高虹镇活山村种植大户与村党总支书记吴回平的一番对话。
高虹镇粮食功能区面积共3392亩,根据临安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工作任务,高虹镇需完成整治面积2272亩。
对此,高虹镇多措并举,集中精力、集中力量一边做好农户思想工作,一边开展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整治1977亩,完成总整治任务的87%。
高虹镇曾是全国闻名的竹子之乡,极大部分农户都把雷竹种植到农田里,经济收入也比种植粮食作物高,因此,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难度较大。
尤其是活山村是高虹镇,乃至全国“冬天里雷笋”的诞生地,早在8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雷笋收入都超万元,活山村的“非粮化”整治工作压力与其他村相比较大,整治任务600余亩。
为了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村两委会干部把该项工作当作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物色好承包大户,把有一定种植经验、有意想的种植大户及时引进来,并讲明政策,让大户吃下定心丸,确保一旦农田整治到位就能播下第一粒粮食种子。
然后,及时开展农户思想工作,活山村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整治,涉及党员干部亲戚和朋友的进行包保制度。不到半个月,党员干部和党员干部所涉及亲戚朋友的农田上雷竹全部被砍,并展开土地整治。
在党员干部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实行先易后难,全村连片推进,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工作,签订协议。
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也感染了村民,同时,也看到国家对粮食生产稳定的重要性,村民们也比较主动配合村干部的工作,促使全村耕地“非粮化”有序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整治任务的90%以上。
活山村还在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的同时,及时与种植大户进行沟通,签订承包协议,按粮食种植要求把曾经的雷竹园整治成标准农田,确保大户在今年冬季就能种上第一季粮食小麦。
李鑫就是活山村第一位承包整治后农田的种植大户,目前正在抢种冬小麦,计划种植60余亩。
图文:许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