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司徒朔:应对经济寒冬,关注“失技农民”

2009年02月02日 来源:新民网

     经济寒冬中,农村无疑更冷。根据《财经》的估算,去年农民工出现提前返乡潮,人数多达千万,失业数字还远大于此。当生存成为问题,土地就成了救命稻草,土地流转新政所起的作用正在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在这个关注农民问题的季节,笔者建议,不妨给予“失技农民”这个特殊群体以更多的关注。

所谓“失技农民”,是指那些虽然还顶着农民的帽子,但是已经失去了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其中包括大量“打工仔”及其子弟。他们漂泊于城市,虽然尚未脱掉农民的帽子,但从生活习惯、文化归属上已经属于城市人了。另一类“失技农民”,范围更广大一些,基本涵盖了农村的年轻人。因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多农村孩子已经无暇参与农业技能的学习;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让他们失去了学习农技的外部可能。

对于已经城市化的“失技农民”而言,一旦失去工作,基本属于城市的待业青年,只不过由于没有一纸城市户口,没有附加在其上的各种福利,还属于没有身份的人。缺乏社会的保护,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做好预案。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还是要适当放开中小城市的户口,让这些人的身份能够名正言顺化,并被纳入社保的网络。农村他们已经回不去了,只能以城市化来解决。如若任由这种人口城市化的进程落后于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很有可能打乱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对于“失技”的农村青年群体,我们之前关注较少,但比起城市里的“失技农民”,这个人群的问题或许没那么急迫,影响却更深远。这个群体失去农村的劳动技能,意味着他们将来的出路只能是劳动力转移,这将给我们工业和城市的容纳力造成巨大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可能意味着,将来我们的农业发展会有危机。在现阶段,我们的农业发展尚属于精耕细作的模式,去搞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可能并不符合国情。如若我们未来农民的劳动技能不符合这种模式的需要,可能给农业发展带来严重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工作可以立即着手去做:其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再扩招。按照目前的数据,每年1900多万初中毕业生,大概1600万升入了高中和职高,尚有300多万流入社会,其中大多在农村地区。如果任由这些大概15岁左右的孩子在社会上游荡,危害性不言而喻;其二,在本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发掘转机,发展大量培训项目,并将农业技能的培训纳入培训项目中;其三,协助建立农民对农业前景的未来预期,即粮食价格会不断地上涨,农业补贴会不断地增加。尽管这个趋势我们看得到,但是更应该普及给大众,尤其是农业相关人群,以刺激新农民群体的诞生。

目前的农民工,有失业的,有失地的,有失技的,当然几乎全体都是没有身份的。如果将经济形势比喻成一块庄稼地,那么失业可比喻为气候,失地、失技、没身份可比喻为杂草病虫。气候变化,人力可能难以抗拒;而杂草病虫之属,只要努力,多留心,多花钱,出好政策,还是能见效的。可怕的是,四害合一,政策却未及时跟上。

笔者建议,我们一起来努力,种好这个坏年景的庄稼吧。(新民网特约评论员 司徒朔)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