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投稿集萃 > 县市动态

立足改革创新 盘活闲置土地

2019年07月11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作者: 宋云平 段琪

  唐河自然资源局:

  立足改革创新盘活闲置土地

  唐河历史悠久,地处南阳盆地东部边缘,毗邻湖北省枣阳市,辖23个乡镇(街道)、525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各类用地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近年来,唐河县紧紧抓住省自然资源厅确定该县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县大好机遇,践行“惜土如金、用土有规、点土成金、管土有方”的理念,不断创新土地资源盘活模式,有效破解了“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耕地如何保”等多重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唐河特色的盘活土地资源的新路子,为唐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支撑。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住改革机遇深挖资源潜力

  认真组织排查,全面摸清底数。该县被省厅确定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县后,认真组织国土资源部门人员对全县土地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邀请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全面掌握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利用总体情况,全力推进创新改革试点工作。经排查,全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5万亩,耕地总面积23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97万亩,一般耕地37万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4.7万亩,在册滩涂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地26.5万亩,可连片开发的9万亩。唐河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制定年度开发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按方案快速启动,强力推进。

  强化顶层设计,精心谋划部署。该县将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工作纳入全县发展中心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改革指挥部。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切实摆在重要位置,形成领导有力、上下联动、全力配合、责权明晰的工作机制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要求,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空心村整治、一级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工作。积极探索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创新。

  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先试先行。该县始终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全县各项工作之中。在补充耕地、空心村整治、建设综合整治示范区等项目上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强各项改革系统集成。扑下身子、亲力亲为,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落地,全力以赴完成省厅交给唐河的重大改革试点任务,努力当好全省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二、立足创新改革,盘活“闲置”资源

  (一)大力开展补充耕地,把低效地变高产田

  该县自然资源部门利用多媒体电子技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动态对比套合,依据“连片整治”的原则,通过实地踏勘地块实际现状初步确定农用地整治范围和面积。经过反复筛选,确定补充耕地项目的规模、地块,并形成可行性报告提交县政府,经过再次筛选论证,共规划设计46个项目区,涉及全县19个乡镇,整治面积达17万亩,可增加耕地12万亩。该县自然资源部门主动发挥“红娘”作用,及时促成了唐河县政府与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的“联姻”,并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共同监督管理项目实施。同时约定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负责提供项目所需资金,唐河县政府做好项目施工的相关工作,补充的耕地指标经验收后按约定的比例分成,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该县第一阶段补充耕地项目涉及桐河、毕店、大河屯等8个乡镇、共计规划面积2.2万亩,分35个项目区同时开工,高标准、严要求、科学调配、交叉施工,日夜倒班,在短短35天的时间内完成了2万亩的补充耕地项目。打造了我县“一号”精品工程的同时,也为全省土地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的良好工作经验。

  通过补充耕地,极大地增加了项目区农村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固定资产量,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种植业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既破解了政府补充耕地难问题,又保障了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同时通过交易还为县域经济发展筹措建设发展资金,实现土地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达到了“一石击三鸟”的效果,为有效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已实施项目25个,整治面积10万亩,已验收入库9万亩,通过易地交易7万亩,实现收益70亿元。

  (二)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把荒地变成金

  为合理规划用地,改善村容村貌,唐河县以创新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空心村”整治工作。2018年该县空心村整治全县19个乡镇进行,规划地块461个,总面积8946亩,拆除8268亩,达92.4%,复垦8057亩,达90%。充分调动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积极性,有效破解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拆旧复垦、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难题。

  唐河县苍台镇高彭村“空心村”位于高彭自然村,随着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苍湖公路沿线两侧,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人员已在外地购置房屋,村庄内大量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2018年3月村里召开村组干部会讨论,对危旧房、土坯房、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统计出拟拆除房屋数量和新增耕地面积,并建立台账。镇村两级干部主导,村民代表全程参与,采取先易后难,精心组织,多方与群众进行沟通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历时近一年有条不紊,扎实推进。按照“调研一处、成熟一处、确定一处、整治一处、验收保证通过一处”的原则,严格把好拆、伐、稳定关、平整复垦质量关、人工机械支付关。专职工作组对拆迁进度、平整质量、复垦进度全程进行监管。一是工作成熟快行动。在拆迁和伐树过程中,保证在做好被拆伐农户思想工作的前提下,稳中快拆,和谐拆伐,确保拆伐无震荡;二是严把平整质量关。聘请专业人员,现场实地勘测,然后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勘测定界范围和提出的坡度技术指标进行施工,防止重复返工;三是严把复垦施工质量关。对复垦现场派员实时监督,保证平整复垦施工不走过场,确保平整复垦质量。四是严把机械用工关。对在施工中使用的机械、人工,由监管人员根据记录,认可并签字,确保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

  在项目整治实施中,该村动用铲车、挖掘机、运输车等30余台(次),拆除房屋66座206间,填埋坑塘8处,砍伐树木2369棵,移除竹林2处6300余株,腾出耕地130亩,支配权归集体,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6.5万余元。通过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和整治成效,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该县共实施空心村拆旧复垦1.5万亩,新增耕地1.3万亩。其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归还折旧指标3500亩,用于增减挂钩项目折旧区使用2300亩,使一批涉及民生的项目得以及早落地。

  (三)打造综合整治示范区,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唐河县坚持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规范引导农民增收为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新机制。按照“优质、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用市场机制调节和引导土地资源整合与流转,着力为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支农惠农战略决策,该县在毕店镇积极开展万亩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该镇示范区以内陆滩涂开发,残次林地、低效园地开发为中心,以土地复垦、土地整治和土地流转为目标任务,把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同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进行同谋划、同部署,坚持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业效益相结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镇产业,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宣传先行,思想动员不掉链子

  在农村人的传统意识里,宅基地、土地是自己的财产,如何让村民自觉配合工作,是个大难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整治现场,乡镇领导、乡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蹲点干部、村干部一同督导,讲形势、讲政策、讲发展,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使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落实。遇到个别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乡、村干部耐心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减少户主顾虑,取得很好的成效。

  (2)党员示范,身体力行作表率

  在毕店镇开展示范区工作,很多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拆旧”工作先从自家“开刀”。该项整治工作除了党员示范带头,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并自觉投身参与示范区建设活动中。

  在毕店镇,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唱主角,村民理事会积极作为,实施阳光操作,推动着综合整治示范区工作顺利开展,掀起了整治土地、流转土地的高潮,一首脍炙人心的歌谣在群众中广泛传唱:领导重视引项目,土地入股分红利。群众增收地增效,基础配套到处好…………

  (3)立足长远,科学打造“示范区”

  整治前要做到农民乐意,整治后也要做到农民满意。毕店镇要求各村委要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镇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前期的整治工作。

  1、以激活土地资源为统领。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耕地等级。投资871.2万元,开发内陆滩涂面积、残次林地和低效园地共计2178亩,预计产生效益22651.2万元;投资118万元,复垦土地118亩,通过县财政补贴和耕地指标调剂,预计达到总效益为22887.2万元;投资2110.2万元,整治土地14068亩,同时,加大土地平整工程实施以及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力争使实施后的耕地全部为7等水浇地。二是土地流转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明确土地流转两个核心区,出台土地流转奖励机制,确保年总体流转率达到90%以上;积极打造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玉米种植基地、花生种植基地和“黑五类”绿色农业等特色产业,预计项目实施后,一般农业区的年产出效益预计为1899万元,年出租土地效益为2677.1万元,真正实现了财政、农民双增收。三是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投资6418万元,规划面积3209亩,通过建设提灌站、灌渠从倪河水库引水,建设喷灌设施,硬化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而进行茅台酒厂弱筋小麦供应基地、瓜果蔬菜大棚种植、银杏树种植区以及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的农业科学种植基地等优势项目建设,预计年产出效益为1925.4万元。四是建设美丽乡村。投资1000万元,在周庄自然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规模为300亩,通过修建休闲文化广场,硬化村庄及周边道路、整修坑塘,栽植景观树,规划蔬菜种植区等措施,使其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预计实施后20年的累计净现金为27194.9万元,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财源基础;二是盘活了土地资源,助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创造了条件,拓宽了增收渠道;四是实现了乡村文明的发展,项目走过的村庄真正成为了实施在在的美丽乡村。

  2、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坚持整合红色文化、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等资源,精心打造内涵丰富、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一是弘扬红色文化。对张星江烈士故居的复建及建成后的烈士母校星江小学组成了红色文化区的灵魂,带动昇龙生态观光农业、月光湖、大型婚纱摄影基地、张心一省级传统村落的发展,形成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二是保护传统村落。深入开展省级传统村落张心一村的保护和后杜楼民俗民艺村落建设,加大对传统民居建筑、古井、古树等保护修缮力度;打造迴龙寺佛教村落等特色居民点建设,整理周围天然水系,建设田园花溪、麒麟花溪等自然景观水系,开发以传统文化、古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引领的休闲、观赏特色功能区。三是创新绿色产业。在镇区南部的陈马庄、沙河铺、张延令等村连点成片、连片成区,种植万亩的蔬菜瓜果和2000余亩的花卉苗木;利用滨水岸线景观,打造700亩的四季百果园;沿毕沙路旅游线路,种植有机蔬菜,建设6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打造天然无公害蔬菜采摘园,形成生态绿色产业园,培育出“绿色”经济引擎。

  3、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为支撑。一是培育优势项目。巩固发展小麦产业,树立“培育良种、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发展理念,把种植面积巩固在8万亩以上,积极建设优质高效小麦种植基地、新品种培育实验基地和茅台酒厂弱筋小麦供应基地,力争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依托牧原公司的入驻建厂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和畜牧养殖核心示范区。优化提升林业产业,借助“唐栀子”的品牌优势,积极培育栀子种植基地,实现食品天然色素的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稳步发展“三粉”产业,依托红薯种植的特色优势,推进“三粉”加工业发展,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方式,创新增收途径。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人才队伍培育。加快高层人才引进、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聘请专家学者,通过办班讲学、基地领学、参观见学等多种培训形式,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应用。汲取河南农大的专业技术指导,加快良种更新更换步伐,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系,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步伐。三是积极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发展。制定完善鼓励农业企业投资开发的优惠政策,引导境内外企业、经济能人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发展连片规模种植。加大农业发展新型模式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引导群众自发流转土地。对牧原公司、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等辐射力、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要进一步探索“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模式,在企业的用地、用水、用电、产品运销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为品牌扩张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完善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以土地股份合作为发展方向、促进土地流转为发展重点,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完善入股分红、劳务合作、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是改善了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打造了312国道、鲁姚路和毕沙路三条精品示范线路,高标准打造完成白大堰、阮庄、柿树园、凌岗、牛楼、靳庄、张心一、靳岗、老谢庄等9个示范点,形成了点带线、线带面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新格局。二是完善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年来,共硬化镇内道路共21千米,修建排水管网4千米;架设高低压线路共计3千米,架设太阳能路灯80余盏;新打机井63眼,整修堰塘17处,整修灌渠2300米,修缮田间路20余公里,农业水利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三是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借助省国土资源厅土地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县示范区的有利机遇,目前已完成补充耕地项目和基本农田补划项目共计1.6万余亩;完成新型社区的拆旧复垦任务;已协议流转土地面积8万余亩,签约落实土地流转面积3万余亩,并与茅台集团签订了弱筋小麦供应合作协议,实现了土地等级升值。四是重建星江烈士故居,保护传统村落。规划对烈士故居进行复建,打造红色文化展馆和星江文化广场;加大对张心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风貌,精心打造了牛楼到张心一的樱花长廊和迴龙寺、后杜楼至张心一的十里水韵花溪。五是打造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毕店镇溪牧园农林开发扶贫基地,是集花木种植、旅游观光、餐饮、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休闲观光基地,共占地1200亩,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园内道路、花木种植区、梅花广场与温室生态餐厅已建设完成,预计年底可建成开园。真是“红色教育促发展,古典村落助休闲,水系修建生态美,民俗民风传承新。”

  三、建立健全机制,遏制违法用地

  该县建立健全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司法、财政的办法落实共同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按照“日常巡査、社会监督、遥感监测”三位体的监管体系,对土地利用动态实施全天候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通过“国土卫士”监测平台,切实做到了“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降低了执法成本,减少了违法当事人的损失。近年来,由法院牵头,县、乡两级政府组织公安、城管、国土等部门参与拆除违法违规建筑16500平方米,复耕土地46.5亩。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拆除违法建筑21000平方米,复耕土地310亩。开展非法采矿涉矿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制止查处涉矿违法行为8宗,拆除1宗。对主体责任中的非法批地,监管不力进行问责,止目前,共有27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有力的净化了用地环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