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评估整理 > 土地整理

“嫁不出去”的680亩耕地年增收300多万元

2010年01月12日 来源:资源网 作者:张步雄

  “多亏了土地整理,如今我家的莴笋成了抢手货”。元月8日上午,笔者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成片耕地上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莴笋长势喜人,村民范玉民一家正在往机耕道旁装莴笋,他告诉记者,他家有2亩多地,今年种植一季(120多天左右)莴笋,亩产70至80担,亩可获纯利润3000多元。在旁来自福清市的翁理义收购商高兴地说;“这里的莴笋品质高,我们放心”。

  瑶山村约有600亩土地列入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工程从2006年9月份动工,2007年2月完工,5月份在莆田市首家通过验收。整理工程全部按田成方、渠成网、路顺畅、堤环绕标准施工。2007年10月,莆田市市长张国胜专程来大洋视察土地整理。

  “如今,我只要在田间用手机打个电话,农资公司就直接用车送来化肥啦”。瑶山村村民林金贤兴奋地说。林金贤一家4个人,有田地4亩多。他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经过土地整理,种水稻,一亩下来才产稻谷八九担左右。如今经过整理后,劳动强度大减轻了,农用车可直接开到田头,要是种植水稻的话,插秧机直接开到田里,亩产量提高20%至30%。

  50多岁的村民郑元旦高兴地笑得合不拢嘴,原来他家只有两个劳力管理着8亩多田地,位于本村的“三连”,今年种一季(120天)莴笋仅花工时才10天左右,产值就达6000多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至少达3800多元。他接着说,他家今年种两季莴笋,仅用8个月左右,获纯利润3至4万元。当地的村民纷纷告诉笔者,经过整理,自家的耕地发生了3个变化,一是田变了,小块变大块,平平整整,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原来的低洼田,垫好了,引上水了。二是路变了。过去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收了粮食或蔬菜,只能肩挑背扛,一下雨还运不出去,好行情也耽误了。三是渠变了。原来这里是堰塘像菜碟,渠道像蚯蚓,蓄水蓄不了,排水排不畅,如今水直通过U形槽直流到田里。机耕路修好了,运的、排的、灌的都解决了。

  碰巧,在采访时,遇到正在种植莴笋苗村妇郑爱玉,她连连说“土地整理就是好”。如今,土地整理后,长期抛荒的耕地成了村民的抢手货。村干部柯金福介绍,该村涉及土地整理有680亩,整理后村民们都不愿意把自家的耕地租给承包大户。今年全村680亩耕地全部种上莴笋,主要销往上海、温州、杭州等国内大城市,至少可为村民增收达300多万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