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江西横峰县全域建设秀美乡村的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文洪瑛 周鹏飞 孟德才
秋冬季节,走进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秀美如画的乡村美景令人陶醉。葛源镇崇山头村白墙青瓦勾勒出一幅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水墨画”;新篁办事处早田村潺潺流水自山谷划过;莲荷乡亭子上村慢时光剪纸文化留住游客的脚步;司铺乡风情火车小镇仿佛时空穿越……
横峰县秀美乡村的形成,源自两年前的一个开创性工程的落地。2016年以来,横峰县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创造性地提出“一核一线四区”“个十百千万”工程、“两步走”等战略思路,不仅打破了乡村发展困境、改变了城乡面貌、提振了干群信心,还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民生事业全面提升,产生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蝴蝶效应。
两年多来,横峰秀美乡村创建工作结出硕果:不仅成功摘掉了31年的贫困县帽子,还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秀美乡村“七改三网”扫一遍,并实现了100%自然村干道和入户道硬化、100%农户饮上了干净水、100%农户住房安全、100%村庄通电通网络,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精致小城、秀美乡村”,横峰在秀美乡村建设中所展现的协调发展和跨越式速度,被上饶市委誉为“横峰现象”。
全域规划,打造有高度的秀美乡村
横峰县地处江西东北部,虽是一个地域小县、人口小县,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是方志敏精神的首创地和清贫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可爱的中国》描述的“八个代替”实践地。
如何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不仅是历史的责任,更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2016年,横峰县委决定以“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作为突破口和重要平台,致力脱贫攻坚、改变城乡面貌、提振干群信心、重塑基层形象,着力解决一系列发展问题,以秀美乡村的一
朵“全域之花”引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百花齐放”。
方向既定,规划先行。横峰县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团队,精心编制了《秀美乡村全域规划》,对环境提升、经济建设、文化繁荣、人居建设等实行统筹规划,做到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横峰秀美乡村全域规划与其他地方美丽乡村规划最大的不同,是从乡村文明入手,改变文明面貌,让农村更像农村,让农民更爱自己的家乡。”横峰县人大主任李必良对记者说。
为确保创建成果最大化,横峰县把秀美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民生发展、精准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实施规划布局,重塑乡村新格局。构建起“一线四区”总体布局,打造320国道锦绣长廊,精心布局四区建设:北部的葛源、新篁要打造红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南部的莲荷、红桥要打造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区;西部的岑阳、姚家、青板要打造生态农业乡村体验区;东部的龙门、港边、司铺打造市民休闲采摘游乐区。
在创建过程中,横峰县始终将“个十百千万”工程作为“秀美乡村、幸福家园”的核心,在全县重点发展以葛业为主的“1+N”特色产业;建设10条农旅精品线;实施“双百”工程,打造100个景点亮点村、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协会;全面提升22万横峰人的生活品质。
“我们本来制定了秀美乡村五年规划,想不到群众积极性那么高,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秀美乡村‘七改三网’扫一遍。”谈起秀美乡村建设历程,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十分感慨。
全面发展,打造有广度的秀美乡村
“横峰的秀美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孤立的村庄建设,而是走秀美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文明新风、产业发展等的融合发展之路。”在横峰县政协主席杨学园看来,只有用全面、协调的视野看待秀美乡村创建,才能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近年来,通过试点建设,横峰找到了秀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的一条有效路径——点线面融合。
在点上,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差异发展”,不搞“千村一面”。对于交通区位好、资源禀赋足的村庄,在建设中融入乡村旅游元素,打造“景点型”村庄;对于具有独特产业基础的,注重产村融合,打造“亮点型”村庄;对于一般村庄,注重做好“七改三网”,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普及型”村庄。
在线上,采取串珠成链,点线结合,系统开展沿线“山水林田路房”提升改造,加强沿线综合整治,打造红色岁月、原乡记忆、忆江南等6条风景线。
在面上,制订了2016-2020年秀美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系统推进产村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了石桥梯田、火车小镇、重石李家、甜蜜小镇、百花洲等特色主题新村,“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现。
秀美乡村能够永葆生机,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因此必须将二者协调推进。横峰县大力推进产村融合发展,实施“一片花草药、一片竹果林”工程,创建了一批中药村、葡萄村、杨梅村、枇杷村、甘蔗村、马家柚村,建成种养基地12万亩、千亩基地12个、百亩基地76个,有力地夯实了秀美乡村创建的经济基础。
如何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横峰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节庆经济”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横峰成功打造了葛源石桥、岑阳王家、莲荷梧桐畈等一批“产村融合”幸福新村,通过环鄱赛、美食节、荷花节、葡萄节、甘蔗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推动了“秀美乡村”创建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真没想到村子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仅崇山头梯田油菜花节开幕当天,就有几千名游客来赏花、踏青。有的客人来了,点名就要吃我家的招牌菜葛粉蒸肉、葛根排骨!”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农老板,葛源镇关田村村民陈清华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留住乡愁,打造有人气的秀美乡村
行走在横峰,大大小小的村庄沿着柏油路铺展开来,好似“横看成岭侧成峰”。横峰开展秀美乡村建设,充分尊重自然美,注重凸显特色美,在不同模式的乡愁体验里任意切换,给人以“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
“横峰的秀美乡村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不做简单的‘穿衣戴帽’‘涂脂抹粉’。”饶清华认为,横峰的秀美乡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在构建生态宜居整体美的基础上,唤起更多人主动关心、自觉呵护乡村生态环境,把乡村建设成为乡情永系之所。
王家村是横峰县著名的“好客”之村,好客文化源于本村人对乡愁的解读。村民王寒发现,外甥女每次来王家总是赖着不走。“这不就是幸福的‘乡愁’嘛!”王寒风趣地说,对自己这个“灵光一现”,村里人都很认同。不久,王家村就把“好客”写入村里的《治村规约》。
留住乡愁,除了在建设上尊重自然外,也离不开对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充分滋养。在创建秀美乡村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理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党员是群众的一面旗帜。党员示范好,群众就好带动。横峰通过创建“支部生活日”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打破农村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对党组织疏离陌生”等问题,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规民约注入了新活力,村民自治文化得以践行。
村民自治组织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保障。横峰县积极引导村民推选德高望重、素质高、能力强、办事公平公正的村民组建理事会、促进会、监督委员会和互助会等“四会”自治组织,不仅使村民自治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乡村治理秩序得到优化。
此外,横峰还通过开展“开村节”“邻居节”“敬老日”等树新风活动,促进乡风文明的改善。“以前村民总是各忙各的,有时几天打不着照面。如今村里活动多了起来,村民能经常性地聚在一起,相互沟通交流,增进了邻里感情。”说起乡风、民风的改变,新篁办事处篁村村民叶仍贵笑得合不拢嘴。
全民动员,打造可持续的秀美乡村
秀美乡村发展要想可持续、有保障,几个关键问题摆在眼前:乡村建设的钱从何而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该如何保证?
横峰的思路是打好“社会齐动”这张牌,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带动群众集资、企业捐资、外来投资、农民投工,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开启秀美乡村建设大幕,启动资金必不可少。横峰县通过坚持向上争取一点、政策融资一点、财政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市场企业投入一点“六个一点”,共筹措资金8亿元用于秀美乡村建设,激起了秀美乡村建设的一池活水。
为确保创建工作投入有保障、群众更支持、标准上档次,横峰县别出心裁,创新建立了秀美乡村创建排队机制,在确定“秀美乡村”建设村点过程中,采取“优先扶贫重点村、优先群众积极捐款村、优先主要通道村、优先连片打造村、优先特色村”5个优先原则进行选择,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了“要我建”为“我要建”的变化。3年来,横峰县乡贤、党员带领群众总共筹资75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秀美乡村建设。
“尽管政府不强求,但村民的参与主动性越来越高,老百姓出了钱,更会主动参与建设,建成后也更爱惜。”横峰县县长潘琍说。
此外,“造地复垦”在盘活土地资源方面发挥了不小功效。在秀美乡村中,横峰通过“五拆五清”,加强宅基地管理力度,做到了房檐滴水线外均为集体土地,仅2017年、2018年两年新增土地开发、“旱改水”“增减挂钩”用地1.7万亩,做活了土地文章,通过利用耕地占补平衡、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等政策,让秀美乡村建设更有“效益”。
横看成岭侧成峰,秀美乡村大不同。80年前,革命先烈方志敏在遗著《可爱的中国》中提到了“八个代替”:欢歌将代替悲叹…明媚的花园将代替凄凉的荒地,这“八个代替”对未来中国作了美好的憧憬。如今,横峰“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的这场生动实践,将这种憧憬逐渐变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