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被客家文化与神秘吸引,不远千里来到宁化客家祖地。这里素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礕村”之说。客家祖地,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福建宁化县城西22公里处的石壁镇石礕村,石壁是客家摇篮、客家人的祖地。
客家祖地交通没有热门景区的便捷,正因为她的远离尘嚣,让这里尤为安静。路过的样边村白墙灰瓦,清澈的湖水,倒影仿佛一张油画,述说着这里的美丽。
穿过样边村,行驶五分钟来到了传说中的客家祖地石壁村。映入眼前的是宏伟的建筑群,景区主体建筑在石壁村土楼山上,后倚武夷山脉,前瞰石壁盆地,近山匀称,远山环抱。公祠仿古宫殿形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入景区正门,一道通往公祠的笔直的“客家之路”跃于眼前。身边导游开始为我讲解,让我更多的了解这里的文化与未知。这条长400余米的“客家之路”记录下客家人由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东晋时期,大批汉人为避战乱背井离乡、举家南迁,而有“玉屏”之称的宁化石壁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南迁汉人桃源繁衍、开拓进取的栖息地,他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该地区的原著居民交往、发展、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
过了牌坊,我走在了“寻根路”上,寻根路的中间是一条青铜甬道,甬道从汉人南迁、民系形成、石壁创世、客家播衍四个方面详细记载着客家先祖迁徙的历程,走在这条甬道上,细细品味上面镌刻的文字的内容,追溯一下客家先民迁徙的历史,寻根问祖。
据介绍,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自1995年落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客家祖地”品牌在海外客家人中的知名度日渐提高,回祖地石壁寻根祭祖的络绎不绝,年年攀升。迄今为止,祭祖大典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接待了来自海内外3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近50万人次。
在牌坊两侧是浮雕群,这些浮雕再现了客家先民迁徙石壁的缘由和千辛万苦到达石壁的情景。
披蓑戴笠的老翁,抽着烟斗,望向远方,安详却又似乎带着一丝惆怅。
导游沿途讲起了客家人,我是不太喜欢听导游讲解的人,而在这里,我听得陶醉其中。时光倒退两千年,中原腹地的战乱、腐朽,使得部分汉族人不得不放弃家园,举家南迁,并且下定决心永不回头。于是,他们把先人的遗骨从地里刨了出来,夹裹在行囊里,沿着大山的足迹一路流浪,到哪都是客,走哪哪是家,这群人,被称为客家人......
来到了怀祖店,被眼前宏伟气派的宫殿深深的震撼到。宫殿虽然是仿古建筑,可他的文化与历史融入到这座宫殿中,不禁让人深深敬畏。
宫殿两旁的柱子代表着文武双全的意思,左武右文,述说着他的南迁之路。
怀祖殿中的红木雕刻着客家祖训 :人往四方 励志名扬崇宗敬祖 恋土爱乡孝悌忠恕 笃守伦常尊师尚学 修身勤上宜习正业 奋发农桑端行正品 和睦礼让戒赌戒淫 惩恶扬善法礼不违 伦理不乱毓德垂后 千古相传谨尊祖训 世代隆昌
导游唱起了“客家新童谣忘不了” 北方人 往南跑 避战祸 找生活过武夷 住山坳 开山林 筑土堡石壁村 葛藤凹 鸡牛羊 满山跑跑得快 过山隘 出远洋 找财发财路广 想父老 回祖地 把墓扫进祠烧香来祈祷祖宗恩德忘不了,忘不了!
葛藤作为客家人的吉祥物,“端午挂葛藤,驱邪保平安”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记载在众多客家姓氏族谱之中。
这里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客家公祠”。分前中后三厅,前庭记述了160个客家姓氏的渊源简介,中厅为正殿,供奉了214个姓氏的始祖牌位,后殿文博阁为客家历史文化展览所用,由回廊连成一体。公祠后倚武夷山脉,前瞰石壁盆地,近山匀称,远山环抱。
这块地是一个“五马落槽”形的地势,被称为“帝王”之地:它背靠四座佛教圣山即东华山、双极峰、升仙台、狮子峰;前方对应的山头是“双龙戏珠”地形。把石壁境内最好地块用于新建供全球客家后裔祭拜的客家公祠,以祁求全球客家人平安幸福、吉祥如意。
穿过回廊,便来到客家公祠的后厅—文博阁。“文博阁”三个雄浑苍劲的大字是由曾为弘扬客家文化做出不懈努力的海外赤子—姚美良的哥哥姚森良所提,他也是马来西亚居銮客家公会的会长。文博阁有三个厅:领导图文厅、文化厅及客家风情馆。第一厅主要收集了许多领导人来宁考察、心系石壁客家祖地的图片。
据说这些照片来之不易、极其珍贵。
客家先民的三次大南迁,就不在这里一一讲述了,也许会讲到三天三夜。简单的说说三次的南迁,第一次,西晋末年爆发了永嘉之乱,又遇瘟疫,造成了第一次的大南迁。第二次,安史之乱发生了黄巢起义,为逃避战乱,举族迁徒。第三次,靖康之难引发又一次大南迁,此次移民潮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返回的路上随手一拍,颇为壮观。每年的10月都会在这里举行祭祖大典,也是客家人认族之旅。也许这短短的文字与图片不能详细把客家文化道来,希望更多的人来到客家祖地,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与故事。
三明客家祖地──石壁交通
石壁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火车---到三明,转乘中巴(半小时有一部)到宁化后坐车到石壁只需20分钟。江西的赣州、瑞金等地均有车经过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