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在菌棚采摘杏鲍菇
城市晚报延边讯 在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有一个外来的青年在这里创业,搞食用菌种植,几经挫折终于成功,又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
12日,记者走进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海涛的食用菌基地,听村民和刘海涛本人讲述这些年发生在这个偏远小村里的创业故事。
2008年,刘海涛通过招商引资来到了河北村,和5户村民搞起了合作社,投资19万元种植金针菇,建起了河北村第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48岁的村民潘照娟第一批报名来刘海涛的食用菌合作社工作。事实证明,她没有看错人。刘海涛不仅免费教她食用菌栽培技术,还借钱给她,帮她家搞起了1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经过两年的尝试,她家年收入接近20万元,一下子过上了小康生活。
刘海涛今年38岁,九台市人。大学毕业后,刘海涛被分到了双辽的一家国有企业任财会,后因企业改制,他只干了一年就下岗了。
1998年,下岗后的刘海涛只身前往广州,在一家台湾老板开的食用菌工厂担任财务。就是在那时,刘海涛把种植金针菇的技术学到了手。当时,东北三省的食用菌产业还是小作坊生产,没有规模化的生产企业。2004年,刘海涛决定回东北创业。他先后辗转吉林、延吉等地种植金针菇,但均因种植场所不稳定,而屡屡赔钱。
直到2008年,他得知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招商引资,便把厂址定在了这里。“当时真是太难了,多亏市领导和镇领导向我伸出援手。”刘海涛感激地说,就在他快支撑不下去时,图们市政府主动帮他联系担保贷款300万元。他用这笔贷款,扩建工厂,引进新设备,又外出学习了食用菌新产品—杏鲍菇的种植技术。
据统计,河北村的合作社现在资产达1281万元,入社成员120人,安排30名下岗工人就业,年生产食用菌1000余吨,产值1200万元,累计为农民增收890万元。像潘照娟这样跟刘海涛免费学技术,又自己单干致富的人还有很多。
刘海涛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图们市各级领导的认可。2011,刘海涛被石岘镇吸纳为镇党委委员。
2013年,在河北村换届选举中又被村民一致推举当选村支部书记。河北村95%的人口都是朝鲜族,历届村支部书记都是由朝鲜族人担任,他是第一个汉族村支书。
目前,石岘镇几个村生产的食用菌主要销往长春、牡丹江和延吉等地,由于产品质量较好,一直供不应求。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刘海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创业给出了他的建议:“大学生初入社会,不要急于创业,最好先找一份工作,积累经验,先确定适合干什么,再去创业。”(记者 周和 报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