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河洛大地村更美——洛阳打造美丽乡村记

2013年06月14日 来源:农民日报

  重渡沟村一角。陈显萍李睿摄

  重渡沟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奋过。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到了重渡沟村,跟村民们拉家常、聊收入,赞美村里环境好、游客多,肯定重渡沟村靠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在全国具有借鉴意义。

  重渡沟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是洛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重渡沟村的变化,是洛阳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以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在全市2980个行政村全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在古老的河洛大地上绘制崭新的蓝图。

  乡乡要统筹,村村也要统筹

  和城市相比,农村环境差是当前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城乡二元分割、农村管理弱化、集体经济缺失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洛阳也不例外。

  2011年,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也积累了不少环境整治的经验。在创建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在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上,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夜间无积存”,使城市的环境在保持中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创建成功并非一劳永逸,城市要继续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必须要在全域提升环境质量,而农村就成了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全域农村整治环境谈何容易!因为农村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杂物乱堆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大难”。过去,洛阳市相关部门也搞过整治,取得过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长效机制上坚持不够,许多地方出现反弹,集中治理阶段过后面貌依旧。

  从近年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中洛阳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在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收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社会建设,使农民群众和城市的市民一样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发展成果,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而治理农村环境,给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一个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群众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之一。经过深入调研后,2012年市里做出决定:扩展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按照统一标准,对全市所有的农村实施为期三年的环境集中整治。时任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洛阳市市长李柳身亲自部署。洛阳市委、市政府认为:农村环境整治不单单是打扫卫生,它既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直接体现。改善当前农村整体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建设一个整洁、优美、健康的城乡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具体内容。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既有领导者的深刻认知,也有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一座旅游城市,需要秀美山川,不管是为洛阳680万群众生产生活创造整洁的环境,还是给世界各地游客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抓好环境整治都很有必要。”洛阳市委常委、市委农工委书记史秉锐说,“城乡统筹的同时,针对农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的情况,还要做到乡与乡之间的统筹和村与村之间的统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更给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

  说干就干,2012年9月,洛阳启动全域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一场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攻坚战在河洛大地上打响了。{Npage}

  连清朝、民国的垃圾都清掉了

  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很明确,就是清扫垃圾,关键是怎么“扫”。

  首先要扫扫“思想”。洛阳提出要“远学外地、近学栾川”,先后组织市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干部多次赴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做法。其次是学好本地的好做法,搞好互动。比如栾川县多年来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到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统一发放等。

  学以致用。随后,洛阳进入实战。他们推进的思路是:抓重点、带整体。首先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杂物堆放这三大重点,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垃圾清理风暴”。主要任务是清积存垃圾、治理污水乱流,要达到“二无一规范”的效果,即全市所有行政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积、无污水横流、村内外杂物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要达到无有碍观瞻的垃圾、污水和杂物,实现“一眼清”目标。

  不到半年的时间,垃圾围村的现象不见了,老百姓跟记者开玩笑说,这次连清朝、民国时期的垃圾都清掉了。在连续几天的下乡采访中,记者一直暗暗四处找寻,看看到底有没有垃圾、污水,结果是视野所及,到处都整洁有序。

  “过去从洛阳一出去,许多村子垃圾成堆,风一吹,树上挂着不少塑料袋。现在你再看,基本上找不着了。”洛阳市委农工委农村改革处处长李睿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就有了底气,给你一辆车,你开着全洛阳境内转,只要车能开到的地方,沿途看不到积存垃圾。”

  同时,污水横流现象也得到遏制。栾川县在全县推广实施的农村无动力湿地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洛阳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最吸引眼球的亮点之一。

  栾川县庙子镇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温天序介绍,这套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从浙江大学引进的技术,农家生活污水连同其他污水先排至一个深2米、长2米、宽3米的三格式厌氧池,污水经过厌氧池后,再流入“多介质土壤层”滤池,当污水流过系统内专用填料时,污水由此得到净化,真正实现污水出门化清波。每个池子造价一两千元,三年后只需调换池内的填料,又可继续使用。

  据了解,目前栾川县的每个乡镇都建有污水处理厂,每个行政村的农村无动力湿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都建立了档案,并及时上传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数据库,进行有效监管。

  清理农村积存垃圾,用当地干部的话讲,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从今年年初起,洛阳在全市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了创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达标村和示范村活动,通过每年创建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达标村,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达到合格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在全市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了便于考评量化整治成果,洛阳制定了一个考评标准,共32条,既有硬件建设也有软件要求,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硬件就是设施,凡是垃圾必须得处理,具体处理办法是填埋、还是分类,因地制宜。凡是污水必须要经过治理,特别是在饮用水旁边,河塘沟渠边上的所有污水在3年内必须要建成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的水,才能进到河塘沟渠里面。然后就是村容整洁,要进行杂物堆放规范。

  从软件上来讲,每个行政村保洁人员按不低于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同时,要保障整治有稳定的经费,资金来源采取村里自筹、社会支持、县乡发放补贴的办法筹集,县乡两级补贴比例不低于70%,补贴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此外,市里给予奖励引导资金,每个达标村奖励1万元。

  在洛阳乡下采访,不论是偏远的山村,还是城镇附近的村,记者都能看到穿黄马甲的保洁人员,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伊川县江左镇王庄村刘贯洲就是洛阳市众多保洁员中的一员。今年56岁的刘贯洲谈起保洁工作,脸上写满幸福:“我年纪大了,外出务工没人要。在家门口上班,感觉挺好。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扫街、运送垃圾到填埋场。一天工作4小时,每月能领500多元补贴,其他空闲时间就干农活、带孙子……”

  此外,洛阳还秉持“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要求,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厂村结对、校村结对等互助共建活动。同时还将创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达标村与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创建文明村等工作紧密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

  只有干部不轻松,群众才能轻松愉快地生活

  提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达标村到示范村,进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靠人、靠体制机制做保障。洛阳市委农工委副书记智万一介绍说,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总原则是:市指导,县乡主导,村主体,局委倾斜,单位帮扶。具体说,就是从市里到各县区、乡镇和每一个村都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人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市财政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扶持力度,从2013年开始,每年列支2000万元用于整治奖补。

  同时,全市实行领导干部分包联系制度,市县乡分包领导不定期到所包行政村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农村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和难题。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16个成员单位还依照职能组建了5个专业指导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合力推进环境整治。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都实现了包村帮建全覆盖。

  好的运行要有好的制度规范制约。考核监督、责任追究、经济奖罚等制度,有效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干部整治农村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行政推动来讲,采取周巡查、月排名、季度考核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每月一次新闻发布会,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力的进行公开曝光。同时,公布市县区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和媒体监督。发现问题后,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则给予批评和责任追究。“垃圾清理风暴”以来,先后有2名行动迟缓的县区领导在全市的大会上作了检查,27个镇因整改速度慢被列为重点管理乡镇,共有31名干部因工作不力被予以行政问责。

  谈起责任追究,伊川县江左镇党委书记卢鹏宇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虽然压力很大,但调动了基层干群集中整治农村环境的积极性,出现了兄弟乡镇互相赶超的局面。谁要被问责了,那是很丢人的!”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管理工程,涉及千家万户,要有高度责任心做好这件大事。乡镇是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主战场。作为乡镇领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起码的环境卫生都搞不好,还怎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反问道。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个试金石,干部的作风如何一看便知。只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主动而为、竭力而为、创新而为,才会抓出成效。问责不是目的,是为了激发干部的责任心。只有干部不轻松,群众才能轻松愉快地生活。”史秉锐笑着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Npage}

  抓好关键环节才能确保持续

  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洛阳市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环境提升正在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势头良好。只有不回避矛盾,直面发展中的问题,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关键问题入手,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持续地推进。

  ——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农村环境整治,党委政府主导,群众是主体,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意识的提高、习惯的改变是关键。洛阳在动员群众上下了很大功夫:干不干、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类似的问题都让群众讨论决定。全市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落实“一事一议”,科学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尽量做到不举债、不攀比、不强迫、不包办。在具体工作中,党员骨干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在推进环境整治的行动中,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坚持整体推进,突出标准提升。他们认为,美丽乡村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标准内涵会不断丰富,内容会不断提升。现阶段,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农村环境整治问题入手,这是基层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行动。记者发现,洛阳农村环境整治标准许多要求与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标准不谋而合,有些标准甚至还高于农业部标准。下一步,就是提升标准创建示范村,示范村达到一定标准后,把示范村作为提升的标准,再持续推进。

  ——把握问题本质,突出资金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丰富,涉及农村多个方面。记者采访发现,凡集体经济发展好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都抓得较好。凡集体经济较弱或缺失的地方,这项工作抓起来难度较大。仅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只能解决农村最基础的需求,因此,激活农村“三资”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迫在眉睫。目前,洛阳正在实施“增力强基”工程,把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在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同时,提高为老百姓办事的能力。

  ——完善体制机制,突出主题创新。要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督查等机制,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突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等主题,打造洛阳版“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乡村是现代化、城镇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是“三农”中国梦最本质的遵循和追寻。洛阳市就是这样,在追寻“三农”中国梦的征程上,调动一切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初步探索出一条中部农区创建美丽乡村的新路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