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依法有序推进新一轮土地流转

2009年01月03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我省各地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股份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但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土地流转能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我省在土地流转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最近,《当代陕西》记者到安康、宝鸡、西安、咸阳、铜川、延安、榆林进行了深入调查。

  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

  “分田到户让农民吃饱了肚子,土地流转更有利于农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横山县县长马秀岚对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津津乐道:“不流转土地,不进行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就搞不起来。农民朋友都绑在一亩三分的土地上,饿不死,也吃不饱。土地流转后,适合种粮的种粮,适合打工的打工,生产力得到很大解放和发展,对二、三产业都会做出巨大贡献。”

  3年前,横山县响水镇驼燕沟村民乔俊宏从65户村民手里租来60多块合计800亩的“绺绺田”,经过治理,变成一马平川的大块田。他从日本、韩国购进了育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引进优良稻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收割,今年种植了500亩水稻,产稻谷23.8万公斤,纯收入15万元。

  “过去我一个人累死累活只能种10亩稻子,现在不同了,500亩水稻只有4个“产业”工人,轻轻松松就种完了。”谈到其中的变化,乔俊宏眉飞色舞,言语滔滔不绝:“进口收割机可美哩!从地里开过去就把稻谷装进袋子里了,同时秸秆被粉碎旋耕到地里肥田了。收割完我家的稻子,还能到广东、江西、四川、宁夏等省区收割水稻和小麦,今年净挣了10万元。”

  乔俊宏还牵头在村子里成立水稻机械生产专业合作社,98户农民入股,种植水稻1500多亩,只需13人进行生产管理,年收入超过130万元。如果在以前,需要150个劳动力来经营。

  乔俊宏仅仅是我省土地流转中的一名得益者,全省有数以千计的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他们通过规模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累计达100多万亩。仅宁陕县6.8万亩耕地中,就有1.35万亩实行了经营权流转。

  土地流转有效转移了农村劳动力,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记者在岐山县城见一家修鞋擦鞋店生意十分红火,店主人田润凡原来是麟游县农民,家里有30亩责任田,无法使用农业机械,种地全靠人力,挣死挣活一年除去化肥、农药、种子等费用外,所剩无几。今秋,他把30亩土地租给本村种植户耕种,自己到西安学习修鞋技术,并购买了皮鞋美容机、皮鞋整形机、空气压缩机,到岐山办起“专业机器修鞋擦鞋店”,给皮鞋皮靴美容、整形、翻新、上光、除臭,夫妇俩每天收入130多元。他高兴地说:“土地流转政策好,地租出去就能一门心思开店,还可以坐收地租,一年挣4万元应该不成问题。”{Npage}

  土地流转亟需解决的问题

  土地流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它必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但是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因为土地流转最先是从民间探索进行的,缺乏政策、法律保障和规范化的操作,中间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违反法规流转。不少地方的土地流转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据,多是民间私下无序流转,没有契约合同,也不通过乡村组织办理登记手续,仅仅依靠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进行流转,已经引起好多纠纷,而且不好在法律框架下解决。西乡县依据口头协议流转土地者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村组甚至接近半数之多。宝鸡某村民小组10户农民将40亩责任田流转给本村一种粮大户,其耕种了几年后又把这些土地转包给邻村一农户经营。因为流转合同不规范,加之未征求原始承包人的意见,10户群众的租金无法收到,便在夜间抢收了地里的麦子,并在秋天播下小麦,邻村的那一农户又用旋耕机翻耕了这些群众播种的小麦。三方最后只得走上法庭,对簿公堂。

  干部强行流转。一些地方的干部不尊重群众意愿,越权强行流转农民的土地,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宝鸡市有群众反映,个别乡村干部未经农户同意,或者在群众不太情愿的情况下逼着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西安市一农民讲,他们乡的干部作风粗暴,一农户不愿互换土地,就拍桌子瞪眼睛,吓唬老百姓;一些乡村干部甚至以土地流转为名,私自改变土地用途,与不法房地产商互相勾结,大发横财。

  流转渠道不畅。要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扩大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有许多地方的土地却难以流转出去。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缺少种粮大户和“农”头企业接手土地;其次是没有中介组织来推动流转。与沿海省份相比,我省土地流转滞后的难点在于缺乏中介组织,致使供求信息不畅,土地难以上市交易。而进行民间交易,地价普遍偏低,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另外,因为缺少土地产权交易机构,没有办法为土地使用权入股、转让进行评估和监督,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流转。

  保障制度缺失。近年来,虽然我省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保障层次仍然很低,覆盖面不大,社会化程度不高,保障功能欠佳,多数农民依然依靠土地收入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基本生活问题,不敢轻易把土地流转出去。{Npage}

  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如何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涉农专家、基层干部和部分农民群众,他们提出以下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设立土地流转领导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用行政手段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土地流转工作落到实处。平利县为规范全县土地流转,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从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程序等方面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他们向农户提供了统一的流转委托书等合同示范文本,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跟踪指导服务,对流转合同备份和文本资料进行归档,长期保管,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二是建立农地产交易市场。在这方面,应借鉴山东枣庄的做法。他们通过给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建立农地产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以土地使用产权入股,把土地的使用权转移到合作社,合作社用土地使用产权向银行抵押贷款,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可以在市、县、乡三级政府设立地产权交易机构,为土地使用权入股、转让、评估提供交易平台。专家指出,土地流转日趋规范,靠的是制度创新与突破,只有规范市场,土地才能又好又快地流转。

  三是制定鼓励流转的政策。要专门建立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凡是通过转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形式集中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的种养大户,要对其进行奖励,并在扶持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引导农户大面积流转土地、增值增效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也要给予奖励。对于土地全部转出去的农户要给予一定补助,扶持他们进城务工创业。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对到农村搞规模经营的企业,从资金和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稳妥流转。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山区和城郊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个村,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推进土地流转要因村而异,因户制宜,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强迫命令,侵犯承包户的合法权益。要把中央精神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群众,让他们掌握具体政策,领会精神实质,自觉自愿地参与土地流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对土地过于分散、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地方,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盲目冒进。

  五是守住农耕土地红线。近些年对农村土地的征占规模过大,失地农民逐年增多,加之补偿不到位,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引起了许多上访事件。特别是个别干部趁流转土地之机,与不法房地产商相互勾结,违法征地,谋取不义之财,造成一些农民流离失所,损害了党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要治理这些腐败现象,纠正滥用土地行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能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不能改变土地用途,必须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六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认真抓好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办好乡镇敬老院,完善“五保户”集中安置、供养和并户包帮体系建设。加大投资,办好农村学校,让农民子弟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农民才能解除后顾之忧,放心地把土地流转出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