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福田:从事牛蛙养殖18年,现为德清县新安镇共鸣牛蛙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这里养牛蛙是出了名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鼎盛时期有近500户养殖户。那年我22岁,也学人家从嘉兴进了8000苗种,在自家的半亩地上开始养牛蛙。因为市场好,第一年就赚到500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随着养牛蛙的农户越来越多,而市场销路又尚未打开,在我养牛蛙的第三个年头,就开始亏本了,当时一下子损失了六七千元。有不少养殖户和我的情况差不多,很多人就在那个时候放弃了,改做其他的行当。因为不甘心,我还是硬撑了下来。那段日子过得很拮据 我把所有时间投入到牛蛙养殖,没日没夜地研究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牛蛙的存活率。过了二三年,慢慢地开始有所起色。前来收购的人逐渐增多,养殖场规模也逐渐扩大,现在我的养殖场已经有50亩,是当初的100倍了。但是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扩大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养殖水平。于是,我就和周围的几位养殖户商量,“是不是我们能联合起来一起办个合作社,今后我们养殖的牛蛙也能申请商标,挂牌上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等着别人来收购。”大家听了都很赞同我的想法。
不过,让我们苦恼的是,手头上资金是有了,但找土地却成了难题;而有些村民虽然有土地,但因为拿不出资金无法入股。我们到县工商局咨询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可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没想到土地也可以换钱。我们6个养殖场一共152亩互相评估了90万元。第二天,我就带齐了准备好的资料,当天就领到了这张特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想不到还成了湖州第一个“吃螃蟹者”。
现在,我们正打算利用原来准备的资金购买饲料,扩大种蛙规模了。“今后,我们不再是单门独户拼市场,而是联手拓市场。大伙的积极性都很高。”
■记者报道:
“152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90万元”,3月30日,德清新安镇下舍村的共鸣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冯福田,从县工商部门领到了一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与以往不同,这张营业执照是由6名社员用自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办理的。据了解,这是我市首张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6名社员第一次被赋予法人的身份,并将以联手经营的方式进入市场。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农民与合作社之间不再产生货币交易,同时农民也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每个家庭的土地作价多少,完全由全体社员一起商议评估决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工商部门不再进行验资。折算的价格直接标注在出资总额里。这一办法的出台预计会吸引更多农民主动加入或成立合作社。
“农地入股”新政依据的是3月15日新出台的《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此举一经推出,就不断激活广大农村的巨量资源。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全省新设立和准备设立、增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近20家。我市各地的农户心也都活了起来,向工商部门和农业部门咨询相关事宜的络绎不绝。
■专家观点:
德清牛蛙养殖户冯福田和其他5位农民,组建共鸣牛蛙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市试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生产性要素转变成资产性要素,可以折价出资,也可以股份形式加入到现代农业的要素市场。这体现了从人尽其力到地尽其用的转变。也为土地资源变身资本打开了最后一道闸门。
沉睡的土地动起来了。“农地入股”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之外,为推进土地流转提供了一种有效形式。“一方面流出方通过入股所得收益要高于其他流转方式,流入方流转土地的短期资金压力也大大减轻,因此它尤其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整村推进。”通过“农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也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让“地尽其力”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以入股的方式将土地要素激“活”,也为农民的创业活动以及生产生活带来了大量启动资本。
来源:湖州在线-湖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