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邱丽娜)齐齐哈尔市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耕地面积的近18%,未利用地0.32万平方公里,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十年来,该市从农村土地整治起步到全面、大规模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果,耕地保护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先进。
十年间,齐齐哈尔市土地整治在数量上呈现出逐年递增、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2001~2009年的9年间,该市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4个,建设规模40000多公顷,投资4.6亿元,新增耕地5600多公顷。2010年度,该市实施11个项目,占全省28个项目的40%,投资4.8亿元,占全省13.5亿元的36%,项目数量、投资额度、投资比例均居全省第一位,超过前9年的投资总和。建设规模达到34000多公顷,新增耕地4200多公顷,新增耕地比例12.4%。其中,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占嫩江流域16个项目的69%,投资额度占嫩江流域工程项目投资额7.1亿元的68%。
2008年,齐齐哈尔国土局就提出了“嫩江流域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构想,建设规模398万亩,预计投资46亿元。他们抓住土地整治惠及嫩江两岸百万鹤城人民的每一次契机,把项目装在心里。在向上争取时,该局领导不辞辛苦多次带队进省赴厅,结合省专家提出的问题对申报材料认真修改、补充、完善,积极组织市级专家对各个县(市)、区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力求材料完整规范,数据准确翔实,论证充分有力。在下乡检查时,工作人员与恶劣天气顽强抗争,在坑洼泥泞的道路上冒雨前行、在冰天雪地中举步维艰的身影,都深深烙在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心中。他们抽调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工作人员组成精干队伍,聘请农业、水利、财政、林业、畜牧等专家组成了项目申报技术工作组,从每个项目的勘测、可研、预算,到规划、评审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每个中介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实地勘测,精心设计,力求把每项工作做到更细、更好,使每个项目都能顺利通过专家组的审查,为实现土地整治项目高质量、高标准目标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大力推行甲方代表驻场制度,认真执行项目中期督查、不定期抽查制度。严格实行工程项目“五制”,即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法人制;实行资金管理“四制”,即专款专用制、专账核算制、专户储存制、专人管理制,邀请市、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全程监督,确保了每一个项目依法依规运行,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十年间,齐齐哈尔市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显化。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匹配了道路、电网、林带、水利灌溉等设施,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形成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的农业新格局,有利于骨干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推进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该市新农村建设。同时,项目实施后,还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及农村产业布局,改善了农田区感观形象,使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大大改善了农村面貌。2001年到2009年,该市共实施完成项目44个,新增耕地5600多公顷,提高了耕地质量,每年共为齐齐哈尔市增产粮食上亿公斤,达到了增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标,为推动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战略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