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法制时空

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玩数字游戏

2009年03月29日 来源:农民日报

     最近,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村民向本报反映,镇政府在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数量造假、质量严重不达标、监管缺位。为此,本报记者来到嵊州。
  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神秘失踪”
  镇委书记阮德显告诉记者,2007年8月上任后,听说了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优质农业园区要求,而且早已通过验收。
  记者随即提出查看项目立项、验收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要求,阮德显表示,负责该土地整理项目的领导已调走,的确不知有没有相关资料,但可以配合查找。在文书的协助下,记者查阅了2002年到2005年的文件收发记录,除了2003年9月黄泽镇(2003)61号“关于要求验收黄泽镇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的请示”外,立项报告和验收报告均没查到。
  在嵊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张少雄告诉记者,国土部门没有整理项目的相关材料,建议记者去镇政府要材料。
  土地整理是国家保耕地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之一,从立项到验收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可是,白泥坎畈这个早已达标并通过验收的土地整理项目,立项报告、验收报告却在项目实施单位和上级监管单位“神秘失踪”。
  新增耕地500亩变成数字游戏
  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记者查到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的档案,批准文号为2004-052-1。这份有嵊州市7个部门领导签字的档案表明,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整理总面积4651.7亩,新增耕地达499.9亩。
  档案里明确指出,新增耕地由447亩园地和未利用地改造而成,白泥坎和七一两个村各占251亩和177亩,档案同时确认,当年白泥坎整理总面积为1672亩。
  然而,在白泥坎村当了17年村支书的董卫永却告诉记者,他当时直接参与了土地整理,白泥坎村所有耕地面积不到1300亩,当时怎么可能整理了1672亩?新增耕地251亩又在哪儿呢?对于园地变耕地的认定,董书记说,白泥坎村园地总共200多亩,100多亩果园、20多亩茶园都在山上,现在都荒着,只有近百亩桑地在土地整理时被推平。园地变成251亩耕地,村里的园地全部变耕地也不够啊!
  那么,七一村新增耕地177亩是否属实?
  自1993年开始一直任七一村支书的刘苗千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是镇里统一实施的,地还是原来的地,整理前能种的现在都种着,不能种的地还是不能种,新增耕地177亩根本没有移交给村里,那是镇政府为了落实用地指标搞出来的数字。
  一个4000多亩的土地整理项目结束后,新增耕地500亩,显然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阳光工程,然而,立项报告和验收报告在政府部门“同时失踪”,新增耕地则变成了数字游戏。
  项目如何通过验收,7位领导当时是怎么签的字,记者无法找到答案。{Npage}
  农保区形同虚设
  根据档案所附的黄泽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被村民投诉的焦点地块显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
  记者实地查看了焦点地块。
  占地近50亩的“杨柳岛”农庄集垂钓、餐饮、棋牌于一体,中间是垂钓区,四周是23间一层小楼,小楼房内卧室、棋牌室、洗手间一应俱全。
  离“杨柳岛”农庄不远处,占地近6亩的黄泽镇垃圾中转站高墙大院,院子里的水泥地面上晒满了稻谷,除了放置垃圾中转设备的建筑,还有3间平房,房内家具一应俱全。
  杨柳岛周围则是几百亩荒地,远看野草凄凄,近看满地沙石,和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优质农业园区要求相去甚远。
  据村民介绍,农庄是2007年非法建成的,这个说法得到了嵊土信字2008年(92)号“嵊州市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调查意见告知书”的确认。然而,村民告诉记者,明明是在农保区内占了50亩耕地,国土局却裁定只占了不到两亩耕地,同时,告知书明确要求违法者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可是,期限早过,农庄还在照常营业,板上钉钉的重大违法事件,怎么就没人管呢?
  对于高墙大院的垃圾中转站,村民愤愤地说,100多万元的民生项目,当初既没按规定招投标,现在又成了冠冕堂皇占农保地建“私人别墅”的护身符。
  对于农庄周围的大片荒地,董书记告诉记者,整理过的土地质量严重不达标,建了沟渠却无水源相通,雨季无法排水,这样的沙石地怎么种粮?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农业系统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嵊州市土地整理问题不少,黄泽镇白泥坎畈土地整理项目问题只是“小儿科”。在嵊州,土地整理下拨财政资金被老百姓戏称为“唐僧肉”,新增土地则被戏称为“指标经济”,有了新增土地,便有了指标,指标一出手,经济往上走。嵊州市土地整理项目问题的深层原因在哪里?记者将继续予以关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