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梦撒大地,从白领到农民

2009年03月26日 来源: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放弃了城市的安稳与繁华,一头扎进郊区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搞创业、当村官、种庄稼,忙得不亦乐乎。“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但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却了不得”,金山区廊下镇中民村党总支书记李羚这样说。

  昨天下午,由团市委主办的“春暖浦江”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讲堂,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首场宣讲会。作为宣讲团19位成员之一,李羚与其他五位青年代表一起,向数百位大学生讲述了自己在农村创业、就业的心路历程。

  从白领到农民,同样可以施展才华

  六位宣讲团的青年代表都是在农村、郊区扎根的创业者和青年农村干部。对他们来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并不只是一句口号。事实上,他们的成功与农村、郊区的环境密不可分。

  马自强出生于金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终于跳出“农门”在外企当白领的他,却在一年前干起了种植蟠桃的农活。“我以前工作经常会路过昆山一带,那里的农村建设得非常现代化,回到家乡,往往能感觉到一种差距。”家乡的发展成为一直萦绕在他脑际的问题,也最终成为他回乡种田的动力。“农业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工作一样,同样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自己摆正心态,设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拼搏,幸运之神终会眷顾自己。”

  和马自强一样,现任上海森鲜蔬菜社社长的顾慧华也完成了从白领到农民的转变。来自松江的她,除了一缕浓浓的“农村情结”之外,也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新农村发展出一分力。“其实在国外,很多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人都在从事农业,这种现象在中国却并不多见。但是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和提升更加需要有文化的年轻大学生。”

  调整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

  “等机遇、靠政府、要待遇。”这是时下一些大学生创业心态的写照。对于如何在创业时摆正心态,团市委副书记钟晓敏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正可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相契合。她希望大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充满信心,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

  谈到创业的历程,宣讲团的成员们也不讳言其难度。已经成功创办了通讯器材公司的周伟表示,“成功没有公式,大学生要有不怕失败但求积累的心态。”而另一位青年创业者金超也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往往缺了些耐心,比较急。”顾慧华则认为,脚踏实地积累人脉、经验,是大学生创业必修的功课。

  通过“三支一扶”,李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担任党总支书记。回想起刚上任时的感受,她笑言来自各方的压力堪比“奥巴马上任”。“农村对年轻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充满了困难与挑战。”在她看来,凭一时激情到农村不难,但干出一番事业不容易。

  笔者了解到,为帮助有志于投身农村的大学生,各区县出台了相关措施。浦东新区上月推出12期创业预备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120人次,并将于年内提供最高可达10000元的初次创业补贴以及最高10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计划扶持50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南汇区则力争通过与企业、项目间的牵线搭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来源:文汇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