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我评价只是个“小能人”
他身家亿万,却不承认是“企业家”他是各种慈善榜上的“常客”
3月20日,春分,一向低调的余渐富在安庆接受了记者的访问。在两个小时采访中,余渐富讲述了好多不为世人所知的细节。
简单生活
一走进安徽南翔集团大门,就见到余渐富站在二楼。握手,寒暄。
在二楼会议室落座后,余渐富拿出香烟问道:“哪个抽烟?”
这是一包中华香烟,香烟盒子的左边是一个没有拆开的小盒子,那是一盒润喉糖。
“我喜欢抽烟,不喜欢喝酒,一喝酒就上脸”,余渐富说,抽烟抽了三十年,想戒掉难啊。“有时琢磨一些事儿,不得不抽烟。”余渐富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抽烟时不把烟吞下去,而是直接吐出来,要的只是这个味儿。
“我这人好静,可以在家里呆着不出来,一呆就是一个星期”,余渐富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家里和两三个熟悉的人聊天闲扯,或者打打牌,三个人有三个人的玩法,四个人有四个人的玩法。“人不能太多,多了不好。一定要有共同语言,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却无话可说。”
中午吃饭时,余渐富要了一碗“菜泡饭”。沿江江南地区的“菜泡饭”和合肥大不一样,带有浓郁的锅巴痕迹和味道。
余渐富出生在和安庆一江之隔的东至县,在当地农村,过去米饭吃完后锅里还剩点儿锅巴,家庭主妇们不想浪费,就加点儿水热一热吃掉。
记者访问结束离开时,余渐富也拿着汽车钥匙准备出门。虽然南翔集团广场上停着几辆不错的轿车,余渐富还是习惯开着一辆二三十万元的帕拉丁越野车,身边没有一个随从。
“小能人”
余渐富自我评价说:“我只是一个‘小能人’。”
1956年,余渐富出生在东至县的一个乡村。余渐富是家中长子,下面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余渐富在20岁时干过生产队长。不过,再精明的生产队长也改变不了当时农村家庭贫困且一成不变的生活。
但“小能人”余渐富很有“野心”。余渐富说,“我年轻时就总想干些不一样的事。”
“当队长”赚不到钱,余渐富就想干个体户。1979年,余渐富在小镇上开了一家杂货店。“当时完全在夹缝中生存,这边是‘胜利公社’的牌子,那边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Npage}
就今天的眼光来看,23岁的余渐富是很会做生意的。有一次,杂货店营业员看错了标价,多收了顾客四角八分钱。余渐富发现了,连忙找到这个人把钱退了。
靠着诚信,余渐富的生意慢慢做起来了。当他发现冰棒有市场后,就办了个冰棒厂;当他发现录像受欢迎时,就开了个录像厅……
到了1988年,余渐富生意的一年营业额超过800万元,比东至县供销社还厉害。
1990年,余渐富过江来到安庆市。机缘巧合之下,余渐富承包了东至县土产日杂公司驻安庆办事处。在这基础上,1993年,余渐富告别了个体户身份,成了老板――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营糖酒批发业务。开业之时,余渐富昭告说:从南翔进货,假一罚百!在皖西南地区,余渐富开始声名鹊起。1995年,余渐富的南翔公司在“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中位居第138位。
“企业家”太厚重
余渐富曾多次获得“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安徽省杰出私营企业家”称号。他认为“企业家”这个称号,太厚重了。
2005年7月20日,2004年度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在合肥发布。余渐富的南翔集团纳税过亿位列第一,而在此前,余渐富登上了福布斯2004中国富豪榜,成为安徽第一富豪。
也就是这一天,余渐富第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余渐富表示,从1979年开始创业,他已经走过26个年头,“如果4年后的百强榜位置还能有我,我勉强能接受‘企业家’的称号。”
四年后的阳春三月,余渐富还是不肯承认自己是“企业家”。他说,“企业家”太厚重了,不是简单一个身份。企业家要有政治家的手腕、军事家的魄力、科学家的思维和外交家的风度,“我还是有差距”。
余渐富将他的成功相当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运气不错”。这么多年来,有些机会也一闪就过去了,但是重要的机遇余渐富都抓住了,譬如197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当上个体户;1993年,紧跟“春天的故事”,开公司当老板。
余渐富说,有钱人和企业家的差别还在于对“富”字的理解上,“‘富’字就是宝盖头,下面是一口田,企业家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要带领更多的人有口饭吃有份家业。”
到底有多“富”?
公众对余渐富的关注,是从一份排行榜开始的。2004年11月,福布斯2004中国富豪榜发布,余渐富凭借1.33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名列第112位。这是当年安徽人创下的最好名次。
“你现在到底有多少钱呢?”记者问道。
“如果只说我个人财富,现在勉强算个亿万富翁。”余渐富坦陈,企业财富这些年快速发展,不过,即使是自己缔造的企业,余渐富也认为企业财富不完全是个人的,最终是整个社会的。“我觉得自己最大的财富就是解决了五万多人就业。”{Npage}
安庆光彩大市场是余渐富成功的一次大手笔。
1998年,余渐富投资安庆光彩大市场。当时全国正在建设的光彩大市场有五个,相关部门希望通过建设重点项目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安庆光彩大市场是当中条件最差的,结果两年后,成了最成功的。
“这个大市场太大了,比一个小县城还要大!”同行的一位记者感叹说。
安庆光彩大市场有6500多家商户,一百万是小户,一千万是中户,一个亿的大户也有。到2008年,市场解决了五万多人就业,年交易额接近200亿元。
在最草根的商业领域,余渐富找到了感觉。除了安庆光彩大市场外,南翔集团在安徽蚌埠、河南商丘、山东泰安还有三个大市场。
慈善名人
除了是富豪榜上的常客外,余渐富还是各种慈善榜上的名人。
2007胡润中国慈善榜中,余渐富和他的南翔集团2003年~2007年的捐赠达到2850万元,名列62位。截至目前的捐赠有3800多万元。
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捐赠是余渐富和南翔集团最主要的慈善支出。
2007年5月,南翔集团捐资300万元设立“凤阳新农村建设青年创业基金”。设立这一基金很偶然,余渐富在看新闻联播时,发现有一群大学生在凤阳小岗创业,“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就想扶一把。”
一切都在低调中进行。即使通过互联网,也只能找到一两点零星的报道,还是来自滁州市政府网。
余渐富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做一些善事是一种本能。不过,很多慈善事业在低调中进行,就是担心有些人误解。
有一次,余渐富坐飞机回合肥,“看到报纸上讲,全国有个慈善活动,安徽捐赠最多的一个人也才捐了30万。然后就说安徽富豪缺少同情心为富不仁。当时心里不是滋味,下飞机时拎着行李箱手一直发抖。”余渐富说,安徽富人很有善心,只不过有些善事别人不知道。后来慢慢想通了: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不好听的就不听。
“中国的慈善事业渠道太多了,缺乏标准,再加上捐赠缺乏监管,会影响人们做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余渐富透露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他拿出几万块钱帮助一个山区乡镇搞“板栗嫁接”。结果几年后回访,漫山遍野地找了一上午,一棵嫁接的板栗树也没看到,最后乡里的人只好实话实说,这笔钱被挪做它用了。“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呼吁对慈善进行立法。”
三年后“退休”
南翔集团下属26家公司。余渐富是南翔集团的法人代表,也是集团总裁。下属的公司当中,余渐富没有兼任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早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混合型的老板,所有者既是决策者,又是管理者,甚至还是执行者,这些必须要剥离。”三年前,余渐富就开始考虑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余渐富透露说,在过去三年里,他已经逐渐淡化和减少对公司大小事情的过问,“譬如说我们公司的财务一把手,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个职位都是嫡系亲信,但我连他家在哪都不晓得。”
在很大程度上,余渐富有了“退居幕后”的心理准备。“我想在我55岁时把经营权让出去,我相信三年里能找到合适的人来接班。”
“民营企业的领导人一靠权力制约人,二靠威信影响人,最优秀的企业家就是通过人格魅力感染人”,余渐富不止一次畅想未来“全职老板”的生活――“今后我只当大股东,偶尔也会来公司转转。这样,他们就紧张了,肯定会在想,‘老板今天跑来干嘛,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得了,还是先请他吃顿饭再说。’那时他们请我吃顿饭,也就行了。”
“规则第一,董事长第二。”余渐富说,在南翔集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和科学的规则,积淀了一份好的企业文化,靠这些东西来制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就可以彻底剥离。
中国走过一个黄金30年,一个个草根出身的富豪也将陆续淡出。不过,正是这种最草根的力量、这一代代“长江后浪推前浪”,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记者方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