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图
村民在练习杂技(图)
河南省濮阳市市区岳村乡东北庄村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东北庄村现有约3000多口人,其中常年在外从事杂技演出的就有500多人。还有一部分村民,农忙时在家里种田,农闲时到外地演出。全村男女老少人人爱杂技、学杂技、练杂技,个个都能拿出几手功夫来。
东北庄清溪环绕,田畴平坦,阡陌相连,绿树掩映。村头的一片场地上,耸立着高高的高空体操杆子;一些农户小院里,放着练习气功用的大缸、石磙、旧马车轮子等。在田间,几个小伙子用肩、头顶起锄把、锨把,玩起了顶杆;在一片沙地上,一群五六岁的儿童有的在空翻跟头,有的在倒立,有的在椅子上、凳子上玩“拿顶”。在一个建房工地上,两个农民运砖时,不是搬砖,而是你撂我接,砖头在空中翻飞。
东北庄村杂技源远流长,兴起于元末明初。那时,这里地处黄河故道,飞沙盐碱,灾害频繁,加上兵荒马乱,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村民为了生计,不少人就向江湖艺人学起了“走”、“飞”、“二古眼”等小把戏,挑担推车,单人独技地走乡串村卖艺为生。东北庄村人在“玩把戏”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艺人的长处,使“把戏”的内容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杂技艺术。到了清朝中期,这里的杂技已进入了全盛时期。乾隆年间,全村已结成了13个杂技班到外地演出,艺人们表演的倒立、肚顶、转碟、上高杆等优美、惊险的杂技节目,令人赞叹不已,至今还是人们喜欢看的传统杂技节目。当时,最有名的是刘家班,班主叫刘二。刘二有一手绝技,那就是把一杆花枪直上直下向上抛出几丈高,落下时铁枪头经过眉间顺着鼻梁直插到地上。除他之外,几乎无人再能表演的这个节目,人称“刘二花枪”。
清末,东北庄村80%的村民从事杂技,出现了乔、刘、李三个杂技世家。真正使东北庄村杂技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是乔家班第3代传人乔治清。乔治清精明能干,技艺高超,为人厚道。他汲取东北庄和吴桥两村杂技的精华,将武术、气功、体操、马术、魔术、驯兽等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大小武术、双风贯耳、海剁、千斤大力士、杂耍等不少新奇的节目,更新和丰富了杂技内容,设计了新的演员服装,并组建了以东北庄子弟为主的新的乔家职业杂技班。从此,乔家班、东北庄的杂技在我国北方地区日益走红。他们不仅经常进京到宫里表演,还多次被清政府指派配合外交活动,先后到朝鲜、日本、俄罗斯、菲律宾、印度等20多个国家演出过。在国外,他们不仅演出了精湛的杂技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且敢于和反华势力作斗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在日本的一次演出时,一些日本人对他们的道具、节目无理刁难,肆意贬低演员人格,辱骂中国人。乔治清怒不可遏,当即把这些日本人告到了官府。在法庭上,他正气凛然,慷慨陈词,据理力争,迫使那些无理取闹的日本人认了错,道了歉。此举在清朝朝野引起了震动,杂技班回国后,清政府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赞誉他们是“有胆识有骨气”的杂技团体。从此,人们称杂技艺术为“骨气艺术”。慈禧太后还特地赐乔治清“万寿龙灯”两盏、瓷壶一把,成为杂技界的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庄村的一代又一代杂技艺人开始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地和国外巡演。东北庄的乔家班改编成了濮阳县和濮阳市杂技团,李家班改编成了安阳杂技团。四川、重庆、山西、甘肃、西藏、西安等杂技团最初也都是以东北庄的艺人为班底组建起来的。村里的干部算了算,解放以后,全村为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共输送杂技人才400多人,其中有37人担任了团长,担任总教练、导演的人数更多。近几年来,乔家班的第6代传人乔中原等杂技精英,还到美国、日本等国担任了杂技教练。据不完全统计,仅1993年以来,东北庄籍的演员在国际杂技大赛中就拿奖38个,为国家争了光,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世界艺术之都”奥地利的国家电视台,曾两次派记者到这里采访,制成《东北庄杂技专辑》,在本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广为播出。{Npage}
村民在练习杂技(图)
村民在练习杂技(图)
东北庄村的人们知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杂技只有与时俱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有生命力。为了继承、发展和弘扬杂技艺术,近几年来,村里在中国杂技协会、河南省杂技协会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东北庄杂技协会、东北庄杂技艺人联谊会,建设了杂技厅、室外表演场、杂技艺术展览馆。今年,又办起了一所正规的杂技学校,目前在校学生已达80多名。东北庄籍在外地工作的杂技人员,也都不忘自己的“根”,利用各种形式,向村里传递新的杂技信息,介绍新的杂技技艺。29名在外地著名杂技团工作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杂技演员的业务骨干,退休后自愿回到家乡帮助发展杂技事业,有的当了村里杂技团体的技术顾问,有的担任了杂技学校的教练。2000年,在河南省举行的首届民间艺术节杂技精英赛中,东北庄村红星马戏团夺得了9个奖杯,其中,经过重新编排的传统杂技节目“空中飞人”、“蹬大缸”,令人惊叹不已,均获得了金奖。
“东北庄杂技”2007年2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1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评选为“河南民俗经典”;2008年6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5月27日召开的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郭庚茂省长明确要求将濮阳东北庄杂技村打造成为特色旅游村。《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2009〕18号)中,将打造濮阳东北庄杂技特色旅游村做为大力发展城乡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濮阳市委、市政府将该项目作为濮阳市打造杂技文化名城的重大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
特色定位:
以杂技为纽带,打造文化浓郁的特色旅游村。进一步拓宽国内外杂技市场,利用全省、全国的场地和大型活动资源,利用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省内大型商贸活动等,把杂技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创新点:
通过打造杂技品牌,筹建一批高规格、高品位、大规模的杂技艺术精品,提高杂技节目质量,力求以品牌推广夯基础、以开拓市场促发展。
发展模式:
濮阳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规划建设“以杂技文化为主导产业,以北方地方文化为支撑,集杂技演艺、杂技培训、杂技研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杂技文化发展改革试验区”。规划了原生态杂技民俗展示区、杂技历史博物馆、杂技研发中心、杂技艺术演艺区、农业生态休闲体验区等,变杂技资源优势为杂技产业优势,力图以杂技艺术为窗口,宣传濮阳,宣传河南,带动濮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经验启示:
当地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高层次高起点策划和打造濮阳东北庄杂技特色旅游村。以“保护利用与开发建设并重”指导思想,坚持以东北庄原生态杂技为基础,结合新农村建设,对现有杂技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全力打造集杂技、采摘、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濮阳东北庄杂技特色文化旅游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把大众化的艺术变成社会需求,实现消费拉动,形成由演艺、旅游、餐饮、教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条,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
打造的濮阳东北庄杂技特色文化旅游区分成两大片区,立体展现东北庄杂技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气息,打造历史风貌与原生态风情珠联璧合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历史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历史长河中的东北庄杂技——历史脉络呈现璀璨悠久历史。原生态杂技展示区以当地百姓生活劳作的农田果园为背景、以原生态手法展现东北庄杂技这一活遗产,既能在东北庄杂技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上巧妙凸显其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和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又能将文化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和谐融为一体,是遗产可持续保护与开发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