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探索下乡创业新途径 开拓青年就业新渠道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共青团大庆市委 

    大庆市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80501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31467名,约占17.4%。几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团组织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大庆市实际,把实施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行动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推进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一、结合实际,找准工作突破口
  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工作是团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国企改革大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做好工作的关键,就是要结合团组织自身特点,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1998年,我们对本市下岗失业青年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城市就业岗位日趋饱和。由于石油、石化等中直、省直大企业面临减员增效的压力,用工数量减少,下岗失业青年在城区实现再就业的难度逐渐加大。二是下岗失业青年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全市下岗失业青年多分布于市区和四个县城,85%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三是农村急需大批人才。农民扩大再生产、推销农副产品需要人才;乡镇企业发展壮大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四是全市农村资源丰富。全市辖五区四县,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公顷,其中40多万公顷土地尚待开发;草原面积84万公顷,目前仅利用了62万公顷,有近30%的资源尚待挖掘;自然水面面积31万公顷,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根据这些实际情况,1999年初,我们决定把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实施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行动上。
  二、层层动员,加强“下乡创业”行动的组织领导
  为了顺利实施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行动,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了对“下乡创业”行动的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团市委书记任组长,两个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下乡创业”行动领导小组。各县、区团委也都相应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兑现奖惩入手,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分工负责,各有侧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全面发动部署。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下岗青工下乡创业”行动的意见》、《关于开展向“下乡创业”的下岗青工实施援助的通知》等文件,并于1999年4月在林甸县召开了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行动现场推进会,对如何开展“下乡创业”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还把“下乡创业”行动的实施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县、区团委工作成绩的主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推动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3、完善工作制度。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并指导各县、区建立了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项目库储备制度、项目对接制度、跟踪服务制度,加强了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各级团组织都完善了各种簿、表、册和档案立卷工作,做到每一名下岗失业青年都登记造册,每一名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都建有个人档案,每一处能够下乡创业的基地都有详尽资料,每一项优惠政策都有文件备案。
  三、立足服务,全力推进“下乡创业”行动
  我们从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的基本需求出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下岗失业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行动的深入开展。
  1、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集中一段时间,大力宣传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行动的目的、意义以及下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举办了多次专场报告会、巡回演讲,组织部分青年兴业领头人和下乡创业带头人为广大下岗失业青年作创业事迹报告。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视点栏目、大庆有线电视台分别对团市委开展“下乡创业”行动的做法和杜蒙县下岗青工付春祥、联谊集团下岗青工王玉宝等一批在农村创业的青年典型做了专题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强有力的宣传,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大批下岗青工因此摆脱了城镇国有企业好、只有正规就业光荣等传统观念束缚,认识到下乡创业大有作为,从而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掀起了我市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的热潮。
  2、实现城乡对接。我们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逐步实现了共青团协作区内企业团委与县区团委、下岗失业青年与农户的对接。我们在全市划分了5个共青团工作协作区,协作区内的企业团委与各县、区团委对接后,由企业团委负责调查本企业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的意向,县、区团委负责为下岗失业青年提供详细的创业信息。林甸县团委与石化总厂团组织实现对接后,石化总厂下岗青工丁义超在团组织提供的下乡创业信息中选择了立体生化养鱼项目,现经营鱼塘36亩,养猪39头,安置了8名下岗失业青年,年收入近6万元。同时,各级团组织积极为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寻找素质较高、符合对接条件的农户,帮助他们建立起联系,并为下岗失业青年与农户之间签定合作协议进行公证。在林甸现场会上一次就签定了30人(次)的协议书。
  3、提高创业素质。我们依托市青年再就业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学者免费为2300多人次下岗失业青年授课,对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创业技能。我们还把青年创业能力培训工作与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相结合,在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中广泛开展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示范辐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实用技术在创业青年中的应用与推广,一大批创业青年通过从事先进科技示范项目生产走上了致富之路。红岗区下岗青工张广志在当地团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下,选择了团市委重点推广的先进科技示范项目“肉牛集中育肥”,走上了下乡创业之路,仅今年上半年就获利2万元。
  4、创建示范基地。我们通过确定一批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典型,发展一批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棚室农业项目,组织一批初具规模的创业能人进行联合经营等手段,集中推广了资金型、技术型、信息型、管理型和混合型等五种“下乡创业”模式和一批农业先进科技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林甸县水产养殖基地、杜蒙县培育肥牛基地、肇源县水果种植基地、肇州县玉米生产基地等确定为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基地,并通过这四个创业基地辐射带动了一批县、区级创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比如,林甸县南岗村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基地集鱼、稻、果、畜多种经营为一体,自创建以来已培训下岗失业青年300余人,安置下岗失业青年58人。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了近30个下乡创业示范基地。
  5、加大扶持力度。我们广泛动员全市的企事业单位、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企业家、青年乡镇企业家、青联委员等社会各界力量,对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扶持,帮助下岗失业青年拓宽创业渠道,扩大资金规模,改善企业管理,打开市场销路,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下乡为创业青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对下岗失业青年下乡创业“扶上马,送一程”。目前,全市共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对子200余对。林甸县农业银行先后为6名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提供贷款30万元,解决了他们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市粮食局下属的粮食加工企业与几名下乡创业的下岗失业青年达成协议,在质、价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收购其农产品;杜蒙团县委组织11名技术人员到一心乡胜利村,帮助在那里创业的5名下岗失业青年和21个农户解决了2项技术难题,发现并及时预防4种病害,挽回经济损失近2万元。
  四年来,我市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了60多名下乡创业的青年典型,他们不仅自己实现了再就业,还吸纳安置了1600多名下岗失业青年和当地农民,带动了更多的下岗失业青年走上下乡创业之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