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组图)

2010年08月23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作者:admin

  郭洞村是武义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郭洞村的原始森林里茂林修竹,有着大郭洞村量珍贵名木古树,其中有一棵千年红豆杉,要四个人才能抱得住呢!在郭洞村边有一座龙山,海拔390米,占地面积有100多公顷,是浙中难得一见的原始森林。这座山就像一个天然的屏风矗立在村的北边。村前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山上都是六七百年的古树,而且树种很多,有矩叶卫矛、虎皮楠、豹皮樟、红皮树、青冈栎、罗汉松、秃瓣杜英……有的还是国家一级珍稀树种呢!因为龙山四季郁郁葱葱、幽暗神秘,使树林中天天可以听见鸟叫声,还有松鼠、黄鹿、野猪等野生动物。山上还有许多野生药材,如红豆杉的皮,它提炼出来的东西比黄金贵十八倍,它是治疗癌症的良药。  

  郭洞不仅有美丽的原始森林,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郭洞文化中何氏宗祠最具有代表性。郭洞人不姓郭而姓何,何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门前三对旗杆,是封建时代为获得一定官职和功名的人竖立的。祠堂总面积1200平方米,规模宏伟,气象肃穆。古戏台翘角飞檐,壁画《唐皇游月宫》,武义籍著名道士叶法善正在月宫向李隆其皇帝讲述杨贵妃逝世后的情况。匾额多是何氏宗祠一大特色,原有94块,可在“文革”中被毁,仅保存下来5块,现已根据资料重制了40多块。祠中对联,仿古竹简和挂屏,展示着丰富的郭洞文化与名人事迹。宗祠后堂摆放着许多寿棺,是当地丧葬风俗的表现,陈列祖宗牌位的神龛隔扇,为明代文物。后院有棵与祠同庚的雄性罗汉松,树形美观,枝叶茂盛。何氏宗祠中“郭洞民俗风情物品展”,陈列着一大批古董,有些用品很稀奇,让人一饱眼福。{Npage}

    看了郭洞村的古树、古桥、古村、古路、古塔、古坊和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你会深深地感到那真是一个世外桃源。郭洞人就生活在一个天然的氧巴中,走在郭洞的老街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感觉心旷神怡,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完美相结合的好处。  

  据武义县志记记载,郭洞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从何氏家谱查知,郭洞村的发达在元朝。元至正十年郭洞村(公元1350年),武义后生何寿之进山看望居住在郭洞村的外婆,但见此地翠嶂千重,古木参天,碧溪双注,奇峰叠现,寿之留连忘返,顿生迁居之意。后征得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的外祖父、在朝做参军的外公及父母的同意,至郭洞筑宅置产。此后,640余年,何氏子不绵延不断,至今已有后裔近2000人,成了郭洞香火鼎盛的望族名门。令郭洞人自傲并不绝于口的是其先祖英才辈出,从宋徽宗的丞相何执中起,世代书香,仅明清两朝,就考出贡生10名,增广生14名,禀膳生10名,府县秀才114名。弹丸山村,人才如此荟萃,旧时的郭洞人把这归功于风水。{Npage}

  风水,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非是地形学。但在中国文化体系中,风水和阴阳八卦结合,成了中国古代玄学的重要内容。大至首都的定位、皇帝的登基,小至墓地的选择、宅基的方向,都与风水有极大关系。纵观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成,我们不难发现,风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何寿之深谙风水之道,他对郭洞的喜爱并不仅因为山水风光的秀美。何氏家谱有着这样的描述:"(先祖)相阴阳,观清泉,正方位。"何寿之确信这是块"万古不败之地",是风水使他离开繁华的县城,告别显赫的府第,来到这"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小村。这位何氏先祖相信郭洞会给他的家族带来兴旺发达。
  郭洞的地形确实独特,三面山环如障,犹如福地。双溪汇注,天赋灵性。难得北面留一平地,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恰好应了“狮象把门”之说。双溪汇合会沿西山环村而流,于是一座回龙桥跨溪而建,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关于这座建于元代的郭洞历史最长的建筑,另有一段传说,回龙桥原称石虹,先人告诫,石虹不能垮,“其桥既坏,村中事变频兴,四民失业,比年灾,生息不繁”。又有形家术者称“桥为艮象,下急而上冲其势,弛弓将西而东不利于宫”,“山为龙山,住则龙回,桥不可废。堰水作桥,龙回气聚”于是村民着眼于地利,缘根于卦象,选址建桥。此后,此桥毁了修,修了毁。乾隆年间,此增加了美观。十里外的石苍岭,北山上的塔和这座回龙桥几成一条直线,可见古人看风水造形势的一番苦心。任何一个地方,哪怕再精致,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不能品赏人文景观,恐怕总是缺少回味的。郭洞所以耐看,还因为她有着大片的明清古建筑,虽然鲜风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从明代到清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到西洋气。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让人饶有兴趣的是郭洞的整体布局。郭洞由相连的郭上村和郭下村两部分组成,道路纵横有序,均以卵石铺地,晴雨皆宜。6口水井,郭上、郭下各半。公用设施有一祠四厅,分布在村子的上、中、下三个部分,村民的祭祀、红白喜事等活动均可就近举行。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何氏宗祠,它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规模宏伟,气象肃穆,总面积达1060平方米,大梁下高4。64米,神速堂悬挂匾额30块。要不是“文革”中遭受破坏,匾额多达94块。祠中还建有36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古戏台,飞檐角,壁画辉煌。每逢重要节日,台下紧锣鼓,台下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特色定位:

  将“江南古生态村”、“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名片通过宣传大力推广生态旅游的品牌,并充分发挥其建筑设计中的“风水”特色打造“江南风水第一村”。

  创新性:

  郭洞村以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民俗文化村”为契机,发展文化型乡村旅游,放大这两个名片的效应。辅以从分挖掘地区特色,延伸名片内涵,最终以本区的“风水”独特性立足乡村旅游领域。

  发展模式:

  完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的投资、开发、经营和管理=出色的生态村模式和民俗文化村模式。


  经验启示:

  以政府为主导,坚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合理结合;当地居民通过经营交通、餐饮、旅游商品参与旅游开发;宣传独有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