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让种粮有利可图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2009年03月10日 来源:农民日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今年我国北方遭遇的历史罕见干旱再次为人们敲响警钟———我国的粮食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在今年两会上,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根本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与网友交流时说,种粮食是目前需要大投入的产业,而且是获利比较小的一个产业。种一亩地的粮食不如种一亩地的蔬菜,种一亩地的蔬菜不如种一亩地的花生,种一亩地的花生不如把一亩地用来建厂房,那样收入更高。所以,种粮看起来有点傻。为什么我们还要重视粮食生产?因为粮食是我们国计民生的根本。
  还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去年全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今年拟安排的粮食直补资金比上年增加90亿元,并将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渔业村农民刘蕾认为,要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还应当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他说:“这几年我们村粮食生产年年丰收,种粮收入占到村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重要原因是各种种粮补贴发放及时,补贴额度不断加大。国家给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助加起来一亩地有60多元。”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村委会主任向平华说,在他老家,一斤稻谷收购价在0.9元左右,除去成本,农民每种一亩稻谷大约只能收入300元。如果是种一亩柑橘的话就可以收入1000元,如果是种新品种辣椒的话可以收入2000元。相比之下,农民当然更愿意种植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
  基础设施建设亟须加大投入
  基于今年我国北方遭遇的历史罕见干旱,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国家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并做好配套服务设施,使农民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省长助理王化文说,建议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政策连续执行三年。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提出,“政府4万亿元投资中可以拿出1万亿元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体仍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全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46%,农田水利化程度比较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严重衰退。
  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姜洪池认为,粮食安全方面有三个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是农业抗自然灾害和风险能力有限,二是我国人口众多,三是种粮产粮在经济方面的产值有限。建议政府加大对粮食生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标准,建立国家商品粮补偿基金,按照调出量进行补偿。
  如何才能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让他们从种粮中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运城市委书记高卫东说,靠粮食直补能暂时解决问题,但调动不了长远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需要提高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有的代表委员建议,要想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键是政府要适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增加临时收储。
  “建议国家尽快把种植马铃薯列入补贴政策支持序列,像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样。”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长李万忠说,“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马铃薯,可以直接让西部欠发达地区、干旱地区的农民锁定一种增收奔小康的生产途径。而且马铃薯可深加工转化淀粉、酒精等工业原料,可发展成我国农村重要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吸纳大量的农民从事储藏、运输、加工,实现就地就业,稳定增收。”
  另外,还有许多代表建议国家要研究中西部种植秋粮地区农民的补偿机制和产品价格问题,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土地适度向善于种粮的农民集中,实现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利于国家更长远的粮食安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