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始终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应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同级党委决策提供真实情况,监督和支持政府做好“三农”工作。
完善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以户营联产责任制的农业生产方式改革,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首创统分结合的户营联产责任制,冲破了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禁区,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掌控了自主生产经营权,成为生产资料真正主人,一举解决温饱,基本实现翻两番,达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成功引入和带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打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我国成长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大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户营为主的散户生产方式业暴露出了一些缺陷。笔者在农村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转移,农业生产经营缺乏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宜宾县外出务工劳动力达23万青壮年,还不包括就近就地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农业生产经营仅靠留守的年老体弱人群,使用传统工具和经验耕作,“老人农业”问题突出。二是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劳动力所使用的耕地少、规模小、成本高、效益差,已丧失吸引力,农民生产积极性日趋低落,纷纷另谋出路,耕地摞荒在所难免,据调查可达5%以上。三是禁锢农民外出的禁令措施解除,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人群,离乡背井务工经商,剩留农业耕作的人群,年龄偏老、文化偏低、观念偏旧,粗放耕种,自耕自给经营死灰复燃,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现代农业丧失主体力量和生存条件。
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要求改革现行农业生产方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农业劳动力主力大量转入二、三产业,加之劳动力价值的社会体现是获取社会平均价值,农民必然积极自愿选择二、三产业,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不改革农业生产方式适应形势发展,农业劳动力紧缺是长期问题。户营为主的散户经营的农业生产体制,在一些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是农副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户营为主的散户生产方式始终属于自耕自给的小农经济,种田养猪都是为了自需,据调查现在农村中已有47%的农户没有给市场提供商品猪,是肉价飚升的生产体制原因。二是户营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发展。户营经营政策,限制了耕地集中规模经营;政策制约和单户经济势力薄弱,无法改变小规模和落后生产经营的现状;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耕地流转市场没建立,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要素无法市场配置,农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还会日趋严峻。三是户营生产体制制约了农业科学经营、标准化生产。“老人农业”阻碍科技的推广应用,科学种田无法到位;小农经营方式阻碍现代机械使用,无法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力;户营经营手段,不能实施标准化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商品;户营经营理念,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业产品的需求量。综上所反映的事实显示,必然和必须对现行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基础地位尤为显著。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不仅“民以食为天”,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哪行哪业都离不开农业,而且又必然需要的是现代农业基础地位,才会给现代社会化进程提供足够的农产品数量和合格的农产品质量。所以,农业必须与工业、科技、国防和城镇现代化并驾齐驱。
深化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要突破户营农业生产格局,实施耕地使用权改革。遵从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实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或租赁,引导和扶持懂技术、会经营并有资本的精英层人才办农场等农业企业,实行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道路。二是探寻农业与工业企业联姻,建立以工促农、农工互动机制,尤其是以农业资源为原料的加工、深加工企业,鼓励他们租用土地建原材料基地,把“第一车间”建在农村,推动农业企业化、标准化生产。三是城乡联动,吸引城市资本金到农村创业,特别是城镇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服务行业,到农村创建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产城镇居民需求的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等民用必需品。四是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的引导和扶持创建和发育壮大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创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的新型农业合作企业,如优质粮食合作社、生猪合作社、蔬菜合作社等。五是改造农业服务管理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普及的方式,探讨市场运作式的科技服务,如良种良繁服务、防疫治病服务、农业机械服务、农业后勤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六是高度重视农民科技、经营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造就懂技术、会经营的一支骨干新型农民队伍,既懂得商品生产的技术,又有参与市场经营的才能,现代农业发展才有根基和希望。七是促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营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农业组织,主体是农民的专合组织、或其他形式的农业企业,始终要坚持民主管理、民主自治,需要民主政治作保障。同时,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然层出不穷,需要调解各类矛盾和纠纷,规范各种行为,必然需要法治环境护航。